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

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

ID:44210339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_第1页
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_第2页
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李京玉(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延边133000)关键词:胸痹;辫证分型;用药体会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13(2007)04—040—01胸痹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指出其发病机理是“脉不通”。在《灵枢·厥病》篇里就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这里的“真心痛”,指的就是胸痹的危重证候,倘若治疗不当,或久病失治,则预后不良,《金匮要略》又有进一步论述,指出主证是,"心痛彻背”,命名“胸痹”,并提

2、出了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等治疗方剂。1、辨证论治阴虚阳亢主证:头晕头痛,目胀干涩,心悸烦闷,失眠多梦,急躁易怒,每因烦劳或恼怒而诱发或加重,甚者出现心痛。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治宜滋养心肾,平肝潜阳。方用一贯煎、天麻钩藤饮化裁:何首乌、生地、夏枯草、菊花、玄参、桑寄生、牛膝、丹参、钩藤、珍珠母等。气阴两虚主证:时发心痛,郁闷气短,心悸易惊,自汗畏寒,时而五心烦热,少寐多梦,易梦中惊醒,口干少饮,舌红苔薄少津。脉弦细或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阴,通脉宣痹。药用:生脉散加味:党参、麦冬、五味子、黄精、枸杞子、川芎、丹参、

3、当归、赤芍、木香、三七粉等。气滞血瘀主证:多见于善感易怒,性情多变之人,常因情志异常而诱发。情志抑郁则气滞不舒,气滞日久则血流不畅,心脉痹阻,而发心痛。气滞致心气不畅故见心悸气短、心烦不安、胸部郁闷、心气不足之症,气滞血瘀,故时发刺痛,舌质暗紫有瘀斑、瘀点,脉沉弦等。治宜行气活血,通脉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当归、赤芍、红花、桃仁、川芎、降香、瓜蒌、元胡、三七等。胸阳不振,痰湿内阻主证:胸脱满闷,善太息,心性少寐,时发胸痛,四肢困重,食欲不振,口淡无味,每因劳动及饱餐后症状加重,舌胖苔白腻,脉象濡滑。治宜通阳宣痹,豁痰宽胸

4、。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瓜蒌、薤白、半夏、桂枝、郁金、丹参、赤芍、川芎、降香、石菖蒲、三七等。阴竭阳脱主证:神色大衰,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甚至朦胧,四肢不温,津津汗出,身潮如油,气息短促,心痛不止,唇燥,舌质红绛少津、舌苔厚或剥,脉象细数或沉迟欲绝,或涩而结。治宜回阳固脱,兼敛真阴。方用四逆汤合生脉散化裁:附子、干姜、人参、五味子、炙甘草、丹参、黄精等。2、体会本病病机是心的阴阳平衡失调为本;气滞血痰为标,而心的阴阳平衡则有肾的元阴、元阳调节,故临床多数伴有心、肝、脾、肾的虚损,且每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所以治疗上也

5、要酌情考虑,全面均衡。补气在本病治疗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血在脉中周流不息,有赖心气或心阳之推动。气行血行,气滞血瘀,心血瘀滞又可导致心阴不足,心脉失养,则心气更加衰退,造成恶性循环,在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就有“元气即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的论述。所以在药方中加人黄芪、人参或党参等补气药物,可打断此恶性循环。此病多虚、多瘀,所以在辨证中不论何种类型均可佐以活血化瘀药物,其中常用和有效药物有瓜蒌、葛根、丹参、川芎、参三七、赤芍、红花、毛冬青、黄精、玉竹、桑寄生、菟丝子等。尤其是参三七、川芎、毛冬青既

6、能增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又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另外,芳香类动植物药物,如丁香、麝香、安息香、荜拨等,均含有挥发性物质,能反射性的调节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具有作用快,效果好的特点,近年来多放在成药内治疗心绞痛,可在一定范围内取代硝酸甘抽制剂。临床实践证明: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四逆汤(制附子、干姜、甘草)以及麝香、鹿茸、葶苈子、何首乌、生熟地、元参、桂枝、参三七、太子参、夏枯草等,均有明显的强心生脉作用,特别是生脉散和四逆汤,效果更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