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06583
大小:146.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用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2012/10/11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130000)摘要:本实验通过恒定刺激法测定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使用了直线内插法来精确重量差别阈限,得出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为7.27克。关键字:重量差别阈限恒定刺激直线内插法1引言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此种方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
2、限。此种方法在实验之前需要选定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所选刺激最小强度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一点,从这一点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2研究方法2.1被试1名在校女大学生,19岁,****学院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2仪器和材料JGW—B心理实验
3、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2.3试验过程(1).排出各对刺激呈现的顺序:将7个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了消除时间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全套重量共比较70次。对刺激呈现的顺序,以及每对刺激中标准刺激先呈现和后呈现都按随机原则排列。(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
4、刺激物处标出位置,为要让被试的前臂在被试侧桌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变,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使它离开测试面2cm,2秒后就放下(这时胳臂肘不要离开桌面)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防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4).实验开始,主试给被试以下指示语
5、:“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你就用刚才要求的方法轻轻地把它提起,注意这时地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前后一致。请注意要用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去比第一个圆柱体的重量。要你判断,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5.按
6、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每次被试做出“轻”、“重”或是“相等”的判断,要在记录表的相应地方记下“-”、“+”或“=”,每比较10次后休息2分钟。3.结果表1-1每个变异刺激比较标准刺激轻,重和相等次数及所占百分比记录重-百分比轻-百分比相等-百分比刺激值单位克数885-10%44-88%1-2%9212-24%38-76%0-09613-26%35-70%2-4%10028-56%15-30%7-14%10430-60%17-34%3-6%10836-72%11-22%3-6%11240-80%9-18%1-
7、2%图1-1差别阈限DL=(109.875-95.33)/2=7.27(克)4讨论与分析(1)本实验显然是有时间误差的,被试在试验后报告:试验时明细那感觉到总是后面右手那个砝码重!但是由于本试验程序的对称设计,所以可以抵消大部分空间误差所造成的不准确。故空间误差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很小。主要的误差还是来自于每个被试不同的判断风格,即有些被试倾向于多做等于判断,有些被试倾向于多做差别判断(2)在测定重量差别阈限时,使用最小变化法简单易行,速度较快。使用恒定刺激法由于顺序是完全打乱的,误差较小:不受期望、
8、习惯、练习、误差的影响,虽然有时间误差,但可以抵消。和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一样,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结果同样受被试判断风格的影响。(3)根据韦伯定律,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得出该被试的K值为0.0727,基本符合韦伯定律.,5参考文献[1]郭秀艳,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0~105[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