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05502
大小:2.01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轻工科技2017年7月LIGHTINDUSTRYSCIENCEANDTECHNOLOGY理论探讨第7期(总第224期)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朱英杰,卢国俭,邹翔,沈洁,朱建国(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基于这种变化,高校务必将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式,高校应诚意与企业合作,以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为宗旨,共建一种校企联
2、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高校采取校企联盟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分析,对校企联盟教学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影响的分析,一方面从不同角度思考校企联盟对高校、企业、毕业生所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希望能够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校企联盟;制药工程;毕业生【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5-3518č2017Ď07-175-02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力市场对于就业者的能力要题。同时,企业也因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从而
3、满足了企业发展求大大提升。对于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说,企业用人单位不中对理论加实践型员工的用人需求。分析总结校企联盟教学模仅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求毕式的优势,不难看出有以下几点优势。业生具有良好的岗位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1.1۪ڿӱज़aѓଢအҌದۚؓࣉ在面对企业和人力市场对于理论加技能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大企业是学校了解社会需求变化的直接窗口,学校专业的设力需求的情况下,高校应保持一种与市场与时俱进、大力培养企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4、要[2]。首先,业所需毕业生的状态。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创校企联盟合作的教校企联盟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是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学模式对于解决企业用人的困难起到了良好的解决作用,高校目标、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来自企业的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不仅可以利用企业对已有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还可以修改和制的技术老师。由来自企业的技术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的实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企业可以收获利于企业发展的高技能际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实习,切实体会工作岗位的压力。同时将创新型人才。但从已有的校企合作的效果来看,由于校企联盟
5、操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向学生们揭露出来,达到利用学生在工的机制体制不够全面,各方面原因考虑不充分,落实不到位,致作岗位上的实践实习经历和参与产品的实际生产和开发的过程使大部分高校没能够很好的利用校企联盟教学的模式解决为企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高业输送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同时,企业对于高校的教学校在此基础之上,充分了解企业和行业之间在用人方面的职业改革的促进作用也不够强烈。因此,为解决企业对高技能创新需求和岗位能力,迅速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和贴近型人才需求以及企
6、业用人与高校人才输出脱节的问题,分析探企业为目标,着重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其次,在校企联盟的讨高校采取校企联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运行中,高校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成立教育主体的教师团生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以及校企联盟教学模式对制药工程专业队,在培养学生实践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毕业生的影响,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深刻意义。的过程更为清晰,对于其中课程与岗位工作所不适用的地方也更为清楚。因此,高校教师为更好的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人1高校采取校企联盟教学模式的优势才,在校企联
7、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通过改善课程设置,调整教伴随着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工程类专业就业压力的增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增强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加,高校迫切需要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程进的可适用性,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方案。行改革。同时,高校毕业生也对自身的素质有更深层次的要1.2ؒഽ࢝pഽචoۚؓࡹഡࣉ求。普遍希望自身具有过硬的实践本领,创新意识、复合知识、在校企联盟教学模式制定之前,大部分高校年轻教师都普国际化能力[1]。为同时解决高校教育发展以及毕业生对自身能遍缺乏
8、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教力要求的问题,校企联盟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的对高技能育也因此而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但随着高新产业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恰到好处的解决了高校与毕业生的问社会不仅仅需要在理论层面上有较高造诣的毕业生,而且也需要更加倾向于懂理论会技术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因此,这种【第一作者】朱英杰(1972-),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校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