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浦村村史、家史

半浦村村史、家史

ID:44185073

大小:35.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9

半浦村村史、家史_第1页
半浦村村史、家史_第2页
半浦村村史、家史_第3页
半浦村村史、家史_第4页
半浦村村史、家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浦村村史、家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半浦古村简介、家史、历史发展史抄稿半浦村地处在宁波市西北部,南邻姚江,位于鄞州梁山伯庙西南边和玉佛寺隔江相望,西临河姆渡,北面与文化古县慈城及保国寺相距不到15公里,杭甬铁路和高速公路近在咫尺,公共汽车334路停靠半浦,水路交通也十分方便,新造了村办公楼及联合公园,村办公楼配有电话、手机、电脑、传真,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半浦村现有耕田面积2250亩,总面积3700亩,常驻人口约1320人,暂住户300余人,姚江塘坝3000米,以种植水稻为主;村办企业与个私企业也初具规模,例如:东港福利厂免税单位、服装针

2、织厂、电机厂、温度表厂、渡船;村农副产品极为丰富,橘子、桃子、猪、鸡、鹅、鸭、龙虾及农家乐等年产值近千万元;新农村建设,条条水泥路铺到家门口,保护环境,种植花木,均有专人管理,村集体可用资金约70万元,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与过去村富民穷相比,现在好比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村民新房建造年年有,半浦村规划将建设成一个典型的古村小城市。半浦村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郑姓原是半浦主姓,后来周姓、孙姓,以及越来越多姓氏涌入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姓氏的村落。半浦原叫灌浦,1950年隶属慈溪城关区半浦,成立半浦农会互

3、助组;1954年隶属余姚陆埠区半浦,成立半浦初级社和高级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1960年隶属宁波地区,为余姚乍山乡半浦人民公社。余姚县1949年5月23日解放、慈溪县慈城1949年5月24日解放。半浦村自建村起共有10任支部书记:曹忠甫、姚根来、庄阿丁、马仁兴、胡兴云、张甫根、朱双喜、徐国强、郑祥贵、徐国平。半浦村共有党员41个,联队长8个,新老干部23个,每年村都召开坐谈会、茶话会,使半浦村得到不断发展;半浦村可谓是名人辈出,名房古迹,高官富商,举不胜举。半浦出过郑性副宰相,林则徐也是

4、半浦女婿,古时一个祠堂就曾出过4、5个进士,现在名人也出过不少。村中保存着许多古建筑群,例如:百年渡口,至今还保存灯柱,灯柱上有灯座,过去在渡人时,可投入油灯照明过渡。据说古时渡口两岸都有灯柱;经历百年的风雨洗礼的石柱天灯是一座高3米,柱宽3x4米。这里古称半浦渡头、渡口,旧衙门牌号称灌江路;清朝嘉庆16年在衙东首建三景阁;民国期由郑、孙2家居民为购买方便开办集市;当时渡口左右半公里极为兴盛,石料厂、中药店、新货、木材店、米厂、榨油厂、水产店及服装鞋店、小饭店等等成了渡头一条街,就连鄞西附近村民、四明

5、山区人们都来此赶集,当时十分火热,成为远近有名的集市,一直到1989年。1946年11月5日下午1时,第四次摆渡过江时,乘客全部落水,当时救起十余人,共有30余人落难。300多年前,郑姓亲自到余姚黄竹浦把黄宗义(郑梁先生)的著作用船送到半浦,后来郑凑,郑梁等人建成了二个老阁,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二老阁经历了300年历史之久,其在我国当时古代藏书楼中是极为罕见的,后来为纪念郑凑和黄宗义这两老人,故称二老阁。黄宗义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史学家。二老阁始建于1721年

6、,1723年完工。二老阁曾经三次遭遇火灾,旁边原有二老堂,是一幢二层建筑,阁前有明堂,阁后有清池,围墙北面建有一个亭,旁边竹木花开。二老阁共收藏了5万卷书,其中郑凑2万卷书,黄宗义3万卷书。数年后这批书籍由慈溪冯氏醉经阁收藏,后来传来传去,到了镇海人倪椿如手中,倪氏家住在宁波江北岸扬善路,最终在解放初期本批书籍部份毁于火灾。1943年在郑氏后人郑志远、郑怀玉、郑荣祖这一代,摇摇欲坠的二老阁藏书楼逐渐消失,可能今天的宁波天一阁中还有半浦二老阁的书。据说林则徐是半浦义庄宅公的女婿,每次一来就到半浦九房后面

7、喝茶。那时道光皇帝把林则徐调往浙江镇海,曾任总督和巡抚二十余年,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因病辞归故里,归于潮州善宁。林则徐夫人,郑氏夫人,生有三个儿子。“半浦大地方,三庙六祠堂,地主楼阁烧蹄膀,农民喝粥汤”。三庙:前安仁庙、后安仁庙、三星阁庙;六个祠堂:周家祠堂、老祠堂、挨坝祠堂、孝祠堂、小祠堂、八忠祠堂。现在前安仁庙经个人集资已重建好了,三星阁庙没有用,老安仁庙,曾是群众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但年久失修,现已属危房,现已申请对安仁庙进行维修,报告已送交各级领导,包括市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领导。郑毓字秀甫,自号安红

8、居士,牌梁表明是同治年造,后经方姓父子二人资助重修;老安仁庙菩萨,是个老爷菩萨,大小娘娘,是二个兄弟分开。前安仁庙大的,老安仁庙小,从家谱可以看到庙边第中什郑子王伏他的六代是郑希贤,就住在庙边。子孙繁衍,搬到红庙后面,现在半浦希贤房,寺庙也是由族长处理,族务执行族规的衙门。庙是神,寺是佛。六个祠堂,这有周家祠堂(慈城边上也有一个周家祠堂),没有郑家祠堂。在距今270多年前的清朝时代的1726年,周的祖先是一个铜匠师傅,来到半浦做生意,看到半浦好,就在半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