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ID:44183054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9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_第1页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_第2页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_第3页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_第4页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背景)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诞生了第一个安乐死法案,安乐死作为一个法学问题被正式捉出,从此以后成为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木文根据国外和国内的安乐死的背景和对安乐死支持与否的民意调查,从我国的立法角度和立法背景等方而和我国的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个体法等方面来认证我国实行安乐死的意义和可行性。并且捉出一些关于安乐死的立法建议和实行措施。(意义)安乐死是一个涉及伦理、法律和医学等方而的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当代社会,为制定政策和立法Z冃的,审视安乐死必须立

2、足伦理,要围绕生命价值、个人自由和人权保障等來看待问题。讨论安乐死的最佳情景是国家经济、法制、医疗保障和公民的观念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准,根本问题是病人的H由意志能够在物质和精神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得到保障。从伦理上來讲,绝对禁止或全而开放安乐死均不町取,我国社会冃前不具备讨论安乐死的理想条件,从立法上来讲,我们仍需创造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严格规范安乐死使川的对彖范围、主体范围、实施条件、申请程序、审查程序、操作程序,和明确擅自实行安乐死的刑事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安乐死职责的刑事责任,并明确所要

3、承担的民事责任。其中以安乐死为例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实施安乐死的対象必须是根据现代医学和技术断定已身患不治Z症,并死期又迫在眼前的病患者;(2)实施安乐死的忖的是为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3)病人忍受的肉体痛苦,达到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程度;(4)病人意思淸楚并能表达自己的意识,必须有其本人真挚的嘱托和承诺,且该嘱托和承诺是在事前或行为当时作出。在病人无法表达时,近亲属及其他人不得代为请求,医生也不得主动实施;(5)除安乐死外,无具他可供选择的方法來减轻或消除痛苦;(6)应由医生实施,其他人

4、无权实施,月•实施安乐死必须有三名医生研究同童,在经主治医生批准;(7)实施安乐死的方法必须合乎伦理而且被认为是妥当的。2研究方法安乐死的性质由此可见安乐死行为的实施是需耍第三方的致死行为,那么第三方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还是我国《刑法》中232条所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呢?目前我国学者多数人认为应该定为故意杀人罪,其理由是符合犯罪的木质特征,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但是,我国LI前还没有关于安乐死的相应法律规范,因而若从法律角度上看,其行为木身属于一•种故意杀人行为,但鉴于这种行为的特殊性,又应另当别

5、论。[4](P.687)首先,从行为实施动机上看,第三人实施行动的初衷是为了使病人在医学无法救治时尽量免受病痛对身心的双重折磨,与故意杀人的初衷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主观意愿。其次,从行为实施依据上看,第三人的活动是应病人要求而实施的,并非行动者自身的要求,与故意杀人的依据不同,因此,实施安乐死的第三人的行为是否违法,应从多方而考察,而不应简单地从行为木身上进行认定。由此叮见,安乐死的合法化即安乐死第三人行为成为合法的民事行为是可能的,但应辅Z以相应的法律规范,建立一套严密的评定程序,使安乐死真正名符

6、具实的“安乐”。再次,从行为实施的结果上看,笫三人实施行动结束病人的生命,并未造成社会危害,与故意杀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相提并论,与刑法所要达到惩处犯罪,保障社会安全的冃的不相符,因而从行为结果上亦不能体现刑法的宗旨。安乐死的分类安乐死的分类校多有主动、被动、积极、消极、宜接、间接、自愿、非自愿等,通常意义下人们把安乐死粗略的划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类。主动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采取某种措施加速病人的死亡,如采用药物或其他办法主动结束痛苦的生命,这也称积极或玄接安乐死。被动安乐死足指中止维持病人

7、生命的措施,任病人自行死亡,也称消极或间接安乐死。—•般所说的安乐死是i种狭义的提法即无痛致死术也就是主动安乐死。3论文捉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只给你写出正文的一级题纲,分则你自己可编写。一、安乐死的概念、起源、各国法律规定;二、安乐死在各国的实施情况、法律刈•此引发纠纷的处理;三、对安乐死立法及介法实丿施是社会必然发展趋势;(理由及你的观点)四、结论(安乐死对社会发展的最终作用)4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这个你自己完全能做出來,再说我也没法安排你的时间:))5主要参考文献(1)楚东

8、平《安乐死》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高铭愷.《新编中国刑法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3)陈兴良《刑法的启蒙》第1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4)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5)李连科著:《价值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版,第246页。(6)欧阳涛:“安乐死的现状与立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5期。(7)呼满红张晖《“安乐死”离我们有多远》载《民主与法制》2001年第11期.(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