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梁平农业现代化的思考(2015年万州党校学习调硏报告)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8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1.7%,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20.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7亿元,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6.87亿元,增长18.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2亿元,增长17.6%,其中工业投资60.4亿元,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95亿元,增长13.8%;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112元、10034元,分别增长11.1%,13.
2、7%o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2011年以来的良好态势。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全县"三农”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14亿元,同比增长6.95%;农业增加值33.34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34元,同比增长13.7%,连续5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一是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我们以返乡创业”为抓手,以“效益农业抓龙头企业”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加快新型市场主体培育,促进粮油、果蔬
3、、畜禽、水产等产业差异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推动传统农业稳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全年新增农梁平农业现代化的思考(2015年万州党校学习调硏报告)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8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1.7%,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20.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7亿元,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6.87亿元,增长18.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2亿元,增长17.6%,其中工业投资60.4亿元,增长2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95亿元,增长13.8%;城镇常住居民和
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112元、10034元,分别增长11.1%,13.7%o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2011年以来的良好态势。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全县"三农”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14亿元,同比增长6.95%;农业增加值33.34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34元,同比增长13.7%,连续5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一是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我们以返乡创业”为抓手,以“效益农业抓龙头企业”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全市“现
5、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加快新型市场主体培育,促进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产业差异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推动传统农业稳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全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1.6万亩,累计达48.57万亩,流转率达49.9%,规模(100亩以上)流转面积累计达10.6万亩,规模流转率达11%,全县规模经营业主达435人。完成8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创建,万亩名柚园、万亩生态渔业园、万亩泥鍬园建设初见成效,三清、清都等4个蔬菜基地连片种植初具规模,肉牛、山羊等特色产业正不断壮大;新培育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8家,新增农民合作社97家、家庭农场105家、各类农业服
6、务性组织257家,申报各类农产品品牌、商标183个(件),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10.6万亩,流转率达11%;发展农机合作社39家,农机专业户498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6%,居全市区县第一,为农户节本增效1.5亿元以上。二是村镇面貌明显改善。我们以“完善配套”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空间环境的合理化布局,农民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农村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保护,着力打造产业良好、彰显特色、宜居宜业的风情集镇和美丽乡村。全年,完成12个乡镇总规和8个美丽乡村规划,新建农民新村10个,改造农村危房2200户;整治关闭畜禽养殖场175家,连片整治村庄面源污染11个,新建污水处理厂9
7、个,综合治理中小河流14.65公里,改造抚育低效竹林5万亩;启动90公里“二环路”建设,整治山坪塘862口。三是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我们以“为农惠农”为核心,努力做实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全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6.9亿元,扎实做好“15+10”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居住、出行、用水、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多方整合投入5000余万元加强乡镇(街道x村(社区)两级服务中心建设,两级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规范化率分别达100%.90%;大力推广使用群工系统,服务群众机制更加畅通。在推进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