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71866
大小:66.7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9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A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基础巩固(22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无能为也已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解析:选DA项,已一矣。B项,振一震。C项,蚤一早。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更:更加见:被近:接触、沾染A.愿足下更虑之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秋毫不敢有所近■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解析:选AA项,“更”,再,再一次。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寡人之过也B.秦
2、王还柱而走■C.君为我呼入■D.因击沛公于坐■行李之往来倚柱而笑■窃为大王不取也■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解析:选B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替,给/动词,认为。D项,介词,趁机/副词,于是。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拔剑撞而破之解析:选BB项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译文:答案:(1
3、)(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3)我派遣将士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二、阅读鉴赏(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史记》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4、”。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鸟江,乌江亭长叙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叙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
5、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叙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6、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关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得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镁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有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
7、项是()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D.项羽崛起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解析:选DD项,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歆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馭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