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65596
大小:151.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0-19
《远离忧郁迎向阳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遠離憂鬱迎向陽光談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李明濱台北市立療養院院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新世紀精神醫療問題自殺、憂鬱與焦慮物質濫用、網路成癮青少年及老年問題性侵害、家庭暴力災難精神醫學相關問題自殺問題自殺約占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二。名列十大死因第九名。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排名中,自殺則名列第三。在老年人(65歲以上)的主要死亡原因排名中,自殺則排名第十四,但比率為一般人口之3倍。自殺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九十七在自殺前罹患精神疾病。自殺死亡個案之研究84%-100%具有精神科診斷50%在自殺前一個月內曾看過醫師33%-45%在自殺前清楚地表達了自殺的意
2、圖30%-40%在自殺前一週內看過醫師13%-25%為精神科門診病患精神科診斷中,以憂鬱症以及酒癮最多。憂鬱症伴隨個人、社會、以及家庭功能之嚴重損害,並合併其他醫療支出之增加,對於國民健康與生產力之衝擊甚大。是二十一世紀引起人們失能及早逝之第二位疾病,僅次於心臟血管疾患,影響人類健康及醫療支出之重要疾病。三分之二有自殺行為,15%自殺身亡。高復發率:5年內50%,10年內76%。憂鬱症流行病學研究憂鬱症是常見的精神疾患,而其中較為嚴重之重鬱症,其終身盛行率,國內外報告5-20%,且多好發於30-50歲之青壯年。國中生憂鬱現象:8%(過去一週)-3.1%(2年
3、追蹤)老年期:25-50%。憂鬱症防治困境高盛行率低就診率治療阻抗未能及早診斷與治療不足憂鬱症常見的臨床症狀1.情緒症狀:憂鬱、達社會功能障礙2.生理症狀:睡眠減少、食慾降低或增加,體重降低或增加、性慾減退。3.認知症狀:注意力不集中、挫折忍受度降低、記憶力減退、思考負面扭曲。憂鬱症常見的臨床症狀4.衝動控制能力受損:高自殺傾向。5.行為表現:動機減少、興趣降低。6.身體症狀:頭痛、胃痛、肌肉緊張常見憂鬱症鬱型適應障礙輕鬱症重鬱症身體病因合併症焦慮疾患酒精(其他物質)依賴或濫用身體疾患壓力的認知與反應危險焦慮壓↗→挫折→憤怒力↘失落→憂鬱面對憤怒的反應憤怒冷
4、漠逃避同理心壓力與生理壓力→大腦皮質自律神經↗↘邊緣狀系→下視丘→免疫功能↘↗內分泌壓力與性格:3CS壓力(Crisis)+性格(Character)↓衝突(Conflict)1.強迫型2.焦慮型3.依賴型4.誇張型*A型性格:競爭、敵意、時間逼迫感壓力與性格認知ABCAntecedent(誘因)Belief(解釋)Consequence(結果)負面認知Beck:「無望理論」憂鬱認知三要素(過去、現在、未來都持負面想法)負面認知1.刻板印象2.先入為主3.斷章取義4.以偏概全5.不知輕重6.事事關己7.非馬即驢8.倒果為因自我檢測:簡式健康量表(BSRS-5
5、)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不安感覺緊張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感覺憂鬱、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0-完全沒有、1-輕微、2-中等、3-厲害、4-非常厲害)憂鬱症的治療抗鬱劑心理及行為的治療電氣療法抗鬱劑治療需3-6週才開始有效60-80%明顯有效第一次發病最好能持續服用半年至一年復發兩次以上,最好能長期服藥自殺的促成因子社會、經濟、家庭事件、移民、急性精神疾病發作、社會情境影響、媒體報導自殺危險性評估將所有自殺威脅視為是認真的在支持性的氣氛下,以同理的技巧加以探詢家人或朋友的資料提供也是很重要的在未評估清楚前,儘可能將病人作安全的安置長期憂鬱的病人突然恢
6、復,要探詢自殺問題自殺危險性評估先前有自殺行為者,危險性較高。有嚴重的身體疾病者,如慢性無法治癒的疾病、末期病人等,自殺危險性高。有精神科疾病者,特別是憂鬱症、酒癮、物質濫用及精神分裂症,其自殺危險性較高。自殺危險性評估年齡:年紀大的自殺危險性高性別:男性自殺致死危險性較高婚姻:離婚或鰥寡者危險性高職業:無業者較高居住:獨居者較高自殺行為的評估自殺意念的強弱選擇的方法的致命性計畫的周詳性自殺行為的衝動性是否留有遺書是否容易獲救無望感或無助感自殺防治早期預防針對高危險群提供支持強化人文生命教育自殺防治及早診治早期發現、及早轉介積極治療精神疾病自殺身亡個案之家
7、屬輔導抗壓的裝備1.睡眠充足2.營養均衡3.規律運動4.身心放鬆5.安排休閒支持性技巧宣洩澄清建議稱讚再保證建立良好的關係積極傾聽敏感度同理心‧真誠‧溫馨‧接納‧尊重‧關懷‧瞭解減壓3BsBreak叫停Breathing調息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放鬆技巧調息:細慢悠緩調身:肢體鬆馳調心:意識窄縮認知ABCDeAntecedent(誘因)Belief(解釋)Consequence(結果)Disputation(駁斥)Effect(結果)減壓七原則1.運動休閒2.放鬆身心3.知己知彼減壓七原則4.情緒支持:宜向適當對象傾訴,尋求疏解。5.理性認知:培
8、養理性及樂觀進取的態度,了解不良情緒會破壞身心健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