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

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

ID:44162165

大小:98.8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9

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_第1页
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_第2页
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_第3页
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_第4页
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刑法总论上编要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1979年7月6日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国第一步刑法典正式诞生。1997年3月14H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部刑法典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刑法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共15章,将1979年《刑法》的192个条文,增加到452个条文(填空)《刑法》第一编总则分设五章,即刑法的任务、基木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其他规定。第二编分则设I•章,即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

2、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民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务罪。章、节、条、款、项第四节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理论解释。立法解释:国家最高的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法律效力)司法解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法律效力)学理解释;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组织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法理上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没有法律效力)笫二章《

3、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乂超越法律的特权。”(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垂,应当与犯罪分了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责想适应原则)第三章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1、属地原则。2、属人原则。3、保护原则。4、普遍原则。笫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第十二条规定:小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

4、时法律;如果当吋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木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木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木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做出牛•效判决,继续有效。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一)犯器时危害社会的行为,即貝有-•定的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时触犯刑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冇应冇的惩罚性。犯罪构成:是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护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5、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危害结果Z间的因果关系。有些罪的犯罪构成还耍求发生在特定的吋间、地点或者使用特定的方法。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有的犯罪构成还要求特殊主体,即具备某种职务或者身份的人。少数犯罪,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也金额能成为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有醉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有些罪的犯罪构成还要求有特定的

6、犯罪冃的或动机。第五章第-•节犯罪客体概念: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1、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2、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的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3、犯罪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物质性犯罪客体与非物质性犯罪客体)第三节犯罪对彖概念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

7、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概述: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犯罪客观方面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特征:1、犯罪客观方而为刑法规定而具有法定性2、犯罪客观方面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3、犯罪客观方面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4、犯罪客观方面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核心因素。犯罪客观方面要件,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事件、地点、方法(手段)、对象。第二节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作为、不作为作为

8、,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第三节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并非犯罪构成的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