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61233
大小:2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9
《成本管理节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UNSYKffXnn磴口至乌斯太公路(二期工程)管理成本内蒙古新大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磴口至乌斯太公路(二期工程)项目经理部0—四年五月管理成本2014年,我项目部面对多重任务和挑战,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从强化经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推动效益增长。力争实现集团整体的经营目标,为安泰采矿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坚实、可靠的经营力量。我项目部对管理成本的节支措施和管控流程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分析成本管理1、直接成本(1)人工费指直接从事工程建设工人的工资(包括施工现场直接为施工制作结构件、运料、配件等辅助工
2、人)和为工程建设的民工补贴费,不包括施工机械的机上作业人员的工资。(2)材料费指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种材料(如:主要材料、其他材料、结构件、周转材料)的摊销。(3)机械使用费指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机械发生的费用。机上作业人员工资,包括从外部租赁的施工机械的台班费。(4)其他直接费指不包括上述三项以内的施工现场用水、电、气、冬雨季施工设施材料的二次搬运费。2、间接成本即施工管理费,指为公路施工管理,管理部门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工作人员工资;按规定比例从工资总额中提取的工会经费;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交通差旅费;固定资产使用费(不包
3、括施工机械);劳动保护费;检验试验费:指对工程施工用的原材料、结构件及对建筑物进行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化学药品的费用;其他费用:指上述以外的必要支出。二、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必须采取的措1.质量成本管控措施对施工企业而言,工程质量并非是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属于质量过剩或浪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的相互关系。工程施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时,都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从施工规范方面严把质量关,采用科学管理、先进实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建立工序质
4、量签订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为质量事故而导致成本增加。2、时间成本管控措施时间(工期)成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部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亦可称其为工期损失。时间(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优化工期和降低成本相结合,使时间(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施工企业应当加强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工期成本控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在施工阶段的工期成本控制,要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对工期成本实行动态管理,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3、物料成本管控措施物料费用占工程成本的比例很大,因此降低成本的潜力
5、最大。降低物料费用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物料采购的计划,包括品种、数量和采购时间,减少仓储,避免出现“工完料不尽,垃圾堆里有黄金”的现象;增加采购透明度,节约采购费用;改进物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合理堆放现场物料,避免和减少一次搬运和摊基损耗,严格物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控制制度,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分配给施工作业队,节约时给与奖励不合理利用时扣工程款,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合理的使用物料,减少物料成本损失。4、设备成本管控措施在控制机械使用费方面,除了要向甲方建设单位协商索取补贴外,最主要的是要自己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力度,正确选备和合理
6、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尽量做到一机多用,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设备的综合使用费;在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面,要尽量做到人机固定,落实机械使用、保养责任制,实行操作员、驾驶员经培训持证上岗,保证机械设备被合理规范的使用并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制度,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三、节支措施一是重新审核各项消耗定额及承包单价,制定好承包经营合同,强化激励机制,努力降低各项费用支出,力争除刚性支出外,最大化利润空间。二是强化施工管理,保质保量。合理安排机械使用及施工工序,提高劳务公司施工效率。三是项目部及分公司经常性组织施工管理会议,
7、邀请业主单位及合作队伍参加。及时排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浪费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四是加强对计量的管理,以赢得投资收入的及时收回。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管理和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管理和控制必须是对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不仅是控制公路的建设成本,而且应是控制公路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事实证明,只有当公路寿命周期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从全社会角度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才能做到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才能让企业永葆生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