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56780
大小:176.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0-19
《诗歌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表达技巧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1、风格流派 例如唐代诗人辈出,灿若群星,既有浪漫主义的大师,又有现实主义的巨匠。陈子昂的诗愤激慷慨,李白的诗奔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绮丽精工。又如宋代的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别,苏轼的“大江东去”,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前者是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来引吭高歌的豪迈之作,后者最宜妙龄少女低吟浅唱。2、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是古代诗歌中较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3、对比手法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2、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照。4、象征手法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5、比喻、夸张等辞格的运用 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运用醒目的设问、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6、渲染烘托 如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通过对景物
3、的渲染烘托,抒发了他对刘禹锡等人的怀念之情和遭受贬逐的感慨;又如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瑟琶行》),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7、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巧用修辞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
4、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重点突破再如:《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
5、舟行之快。2.隐语(谐音)、双关《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
6、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二、表现手法(一)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
7、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8、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再如:《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