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

ID:44156194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_第1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_第2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牛: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张占领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岀:"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耍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2、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274+(2+98

3、),而对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100-98+176o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T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276+100-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元,应找冋2元,所以有276-98=100-98+176=178元。再如生活中每吋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

4、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耍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牛活化的“包装n,用牛活在数学知识和学半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二、捕捉牛活素材,体会数学"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

5、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儿件物品,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在认识基木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

6、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在数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方式方法的呈现上更要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思考,统一的方法解快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表达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让学生求新求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7、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总之,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