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42572
大小:1.9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5常见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含解析)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五)(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1.B 2.C [第1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背风坡往往较陡且向内凹,如图中P点所在一侧,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如向外伸出的舌头,如图中Q点左侧;对于等高线图来讲,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
2、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根据图上指向标所示方向可判定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所示地貌是风积地貌(沙丘)。该地貌主要集中于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此图所示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很多独特的造型。读下列“蘑菇”图,回答3~4题。甲 乙3.图中“蘑菇”最可能位于我国( )A.黑龙江、吉林B.黑龙江、台湾C.西藏、新疆D.内蒙古、新疆4.对于“蘑菇”形成的过程,以下解释可信
3、的是( )A.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B.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将漂砾带至冰柱上沉积而形成C.乙地风化作用显著,下部风化作用更强烈使岩石破碎而形成D.乙地流水作用显著,流水侵蚀近地面岩石而形成3.C 4.A [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景观为冰川形成的蘑菇地貌、风力作用形成的蘑菇地貌,分别出现在冰川广布的青藏高原和风力较大的西北地区,因此选C。第4题,根据上题,甲地的蘑菇地貌是由于冰川作用,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的;乙地的蘑菇地貌是由于风力的差异侵蚀及岩性的差异形成的。]下图为雅鲁藏布江
4、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5~6题。5.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6.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5.D 6.C [第5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第6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
5、完成7~8题。7.“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8.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7.C 8.B [第7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第8题,开罗地处热带,不可能出现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点并不临海,不可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可能侵蚀其面部;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
6、作用为主。]9.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地貌名称: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解析] 第(1)题,由地貌景观图可知,A为风蚀蘑菇,C是河口三角洲,D为流动沙丘。第(2)题,海南的三亚是沿海城市,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
7、海水侵蚀地貌。[答案](1)风蚀蘑菇 河口三角洲 流动沙丘(2)B 海水侵蚀作用[等级过关练]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10.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1.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2.河流冲积物是
8、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10.C 11.B 12.D [第10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