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41307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9
《《幼儿教育学》教案(十 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 上课前学生分别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参观,观察并收集大班和一年级学习与管理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设疑导入,通过观摩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问题导入】 幼儿园老师
2、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对小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校是什么样的?小学生上什么课?有没有玩的时候?没有新朋友怎么办?针对孩子的这些问题,谁能告诉小朋友幼儿园与小学有哪些不同? 【谈一谈】 结合参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活动的情况,谈一谈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1、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 2、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3、师生关系不同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课堂练习】 请学生列表说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特
3、点的比较 二、讲解幼小衔接的工作的意义及任务.。 1、使儿童能尽快地适应新生活 2、为儿童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第二节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质疑启思,结合资料学习,揭示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要点。 【现象描述】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前学会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一年级的课本系统地教孩子.这一现象在幼儿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那么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老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工作呢?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本学期本班幼儿40名,男24名,女生16名,我们把幼儿入学准备工作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将学前的准备工
4、作与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具体方案为: 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主题模仿学校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
5、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知识经验的积累: 三、班级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卫生保健工作: 五、家长工作: 【问题研讨】 在本案例中,幼儿园大班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预备开展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前起到什么作用?有何指导意义? 【知识要
6、点】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对将要如小学幼儿有意识制定一些班级纪律,要求幼儿必须遵守并培养幼儿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及各种工作,有意识锻炼其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3)、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二、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 【案例呈现】 在一项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调查中显示,许多儿童认为写作业是帮家长和老师完成任务,检查作业、准备学习用品等事情都应该由家长来做。曾有一个孩子理直气壮地对妈妈说:"
7、您为什么不帮我把铅笔削好,害得我今天上课没笔用,老师都批评我了"。还有一个孩子上课不会记作业,回家后不知道该写什么。妈妈打电话去问别的同学,一连问了八个同学,结果问出了八种不同的作业。原来,这八个孩子记的作业都是不一样的。 【问题研讨】 幼儿入学后为什么不适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困难? 【知识要点】 (二)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1、身体适应方面 2、社会适应方面 (1)、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方面 (2)、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方面 (3)、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方面 (4)、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3
8、、学习适应方面 主要表现在幼儿对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以及读、写、算学习所需技能的准备不足。 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幼小衔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