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

ID:44122131

大小:118.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0-18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_第1页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_第2页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_第3页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_第4页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脾胃肠病证胃痛- 脾胃肠病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胃痛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胃痛一.概述1.定义: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2.发病情况: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显著。3.历史沿革: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较早认识到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寒气客于肠胃,厥逆气出,故痛而呕也。”阐明了寒邪入侵胃脘气血壅滞不通而胃脘痛的机理。至于本病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及治法,在《内经

2、》中也有描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瞋胀,……取足三里也。” 古代文献中常称本病为心痛,如《外台秘要•心痛方》曰:“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所说的胃心痛即胃痛。《千金要方•心腹痛》等书中列有九种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而言。胃痛与心痛的混淆,引起了后世医家的注意,《医学正传•胃脘痛》:“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从而对两病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区分。4.西医范围:胃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当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

3、,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肺炎、阑尾炎、心肌梗死、肾盂肾炎等疾病出现腹痛时,应结合西医学检查,予以排除。二.症候特征胃脘痛一病,是根据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症状命名的,故本病的首要症状是上腹胃脘部疼痛。其疼痛性质常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异,如胀痛、刺痛、钝痛、隐痛、绞痛、灼痛、闷痛,其中尤以胀痛、刺痛、隐痛多见,其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发作性,可无压痛,或压痛不甚明显,无反跳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诱因发作或加重,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本病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诸邪犯胃所致,多表现为本虚标实。初起以邪气犯胃的实证为主,后期则以脾胃虚弱

4、、脏腑功能失调的虚证为主。三.病因病机(一)病因1.寒邪犯胃: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伤中,致使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3.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4.脾胃虚弱: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胃失温养而痛。或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品,耗伤胃阴,胃失濡养,亦致胃痛。(二)病机1.发病:一般来讲,由外邪所致,或由外邪引发之胃脘痛多起病较急;由脏

5、腑功能失调所致胃脘痛者多起病较缓。2.病位:主病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胆肾也与之相关。3.病性: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为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正气虚。外感寒邪寒邪凝滞,内客胃中过食生冷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生食滞暴饮暴食情志不遂胃气阻滞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脘痛忧思恼怒胃失和降素体不足劳倦过度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肾阳不足热病伤阴久服香燥耗伤胃阴,胃失濡养之品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之腑。脾与胃相表里,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及脾,脾病常累及胃。脾胃受纳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所以会出现木旺克土,或土虚木乘。胆之通降,有助于脾胃运化和

6、降,胆病失于疏泄,可致肝胃气滞。脾胃之运化腐熟,赖肾阳之温煦,肾阳不足,可致脾阳不振,脾肾阳虚。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胃,可致阴虚作痛。四.诊断1.胃脘部疼痛,常伴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五.鉴别诊断1.胃痞: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指心下痞满,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应高度警惕。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多为刺痛、剧

7、痛,且痛引肩背,伴气短、汗出等,病情急。胃脘痛病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常反复发作。3.胁痛: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在病位和兼症上有明显区别。4.腹痛: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其疼痛部位不难区别。但有时腹痛可伴有胃痛,胃痛又兼有腹痛表现,此时应从起病及主要病位加以区分。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急缓:2.辨寒热:寒邪犯胃多疼痛剧烈而拒按。脾胃阳虚多隐隐作痛。热结火郁多为灼痛。等等。3.辨虚实:4.辨气血:初痛在气,久痛在血。5.辨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