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

ID:44118687

大小:304.8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_第1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_第2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_第3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_第4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编写人:审核人:【考纲要求】考纲内容课标要求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人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问题导引】考点X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①内忧:国内战争爆发,苏俄政治经济形势严峻。②外患:十力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

2、行武装干涉。(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并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3)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余粮低价交售国家。②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中企业收归国冇,对小企业临督。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特点与实质:①特点:A.适应战时需要,是“一•切为了前线”的非常措施;B.具备共产主义某些特征,如余粮收归国有、配给制等。②实质:在社会生活屮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肓接进入共产主义。(5)评价:①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最

3、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捍卫了苏维埃政权。②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争结束后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2.新经济政策(1921-20ttt纪20年代末)(1)背杲:①经济危机:国内战争结束后,亟须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②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日益不满,出现农民暴动和兵变。(2)口的与标志:①口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巩固政权,最终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

4、经济政策的过渡。(3)主要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H由支配。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商业:市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4)特点与实质:①特点:利用品、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方式)。②实质:在无产阶级政权拿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5)成效&意义:①现实

5、意义:加强了工农联盟,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理论意义:表明俄共放弃了自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找到了一条小“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故称。农占•优势的落示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自主归纳】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见资料P153【思维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及启示(1)必要性: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两大特点是“战时”和

6、“共产主义”,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甚至出现农民暴动和兵变。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2)启示:①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也有其积极作用。②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③经济建设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④任何政策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⑤经济政策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创新。⑥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⑦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考点2:“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

7、)国内和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3)斯大林个人因素也起到某种作用。2.形成(1)工业化:1925年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3)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28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4)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3.经济方面的表现/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耍以行政手段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