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41520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0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二十年了,但是对苏联解体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才能汲取教训,更好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制定十二五规划作为参照,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矛盾都具有两面性,苏联解体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应该发挥我党的主观能动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发展方式,真正的做到可持续的发展,让人民分享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利用一切力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只
2、有这样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个国家面对着诸多矛盾,例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社会意识形态问题,国家安全等问题。只有正确的处理这些矛盾,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足发展,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在对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对当时文献记录的进行查阅,并且结合苏联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世界格局,我总结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的意义有以下几点。一、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指
3、导思想的最明显特征是背叛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修改苏联宪法、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最明显的证明。这一时期也有“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戈尔巴乔夫等人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由于不能始终贯彻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苏联在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进世界革命等重大理论上的僵化问题始终没能有大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但同样更应当清楚苏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由于苏联共产党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不注重自身建设,导致它严重脱离群众,
4、甚至在苏联国旗降下之时群众也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出来捍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共产党的青春活力,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共产党才能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胜利进行,共产主义目标才能最终实现。二、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苏联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5、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经济的原因往往是深层次的原因。“苏联模式”以事实告诉我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尚未摆脱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最后只能葬送社会主义,因而贫穷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以便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可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经济体制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弊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三、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实际,善于
6、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思想僵化,理论教条化,是斯大林时期就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不解放思想,面向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和创造新的理论,是无法推行改革的,这种僵化与教条的“苏联模式”导致了苏联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进而导致信仰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我们应该把共产党建设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才不会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四、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由于党内缺乏民主,国家民主制度及法律机制不
7、健全,苏联党内很难产生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适应时代变化,并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党外的意见和要求也很难集中起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这种情况长期没有改变,一方面扼杀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又为反社会主义思潮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这就不能不为改革无法推进和改革最终偏向埋下了制度方面的祸根,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一、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激发了少数民族对联盟中央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严重不满情绪,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主义普遍存在。这
8、两种民族主义互为因果,成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因素。这些是可以警示后人,作为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面镜子的。二、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苏联在二三十年代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通过这一模式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家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