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15671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麦田雀麦草生物学特性与防治对策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麦山雀麦草牛物学特性与防治对策研究李高社(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II•肃庄浪744600)摘耍:雀麦是继野燕麦Z后冬麦田中的恶性杂草,具有出苗期不齐,成熟期早,繁殖力强,耐旱、耐瘠、抗冻等特性。作者釆用定点观察,田间调查,纯种试验和室内考种等方法,对其牛物学特性及传播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対指导雀麦草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农业雀麦生物学特性防治对策雀麦(BromusjaponicusThunb)俗称火燕麦,属禾本科雀麦属[1],是草原主耍牧草Z—,帯入麦出Z后,却成为难以根除的恶性杂草,农出中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办法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2、甘肃省主要分布在陇南、平凉、庆阳、甘南、天水等地州、市,是冬麦区发生与危害比较严重的麦田杂草之一[2]。庄浪县1986年从平凉、泾川县调小麦种子时不慎带入县内,1990年全县发牛面积述不到1()()公顷,1995年已遍布全县各地,造成农户为拔除雀麦投入的劳力增多45-75个工H/公顷,而且小麦损失严重。笔者自1987年以來,采用播种观察、冬麦III观察及不同轮作倒茬、农事操作、牲畜粪便、风雨传播等调查方法,对雀麦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并对其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特征特性1、出苗规律雀麦不论纯种述是在麦田中,出苗时
3、间都极不整齐。凡土壤塢情好,表层0・5厘米土壤湿润,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多于10月上旬开始出苗,“立冬”后停止出苗,翌年“清明”过后乂开始岀苗,氏到6月底。据观察,雀麦种子在田间出苗的多少和出苗时间与降水有很人的相关性,每次有人于15毫米的降水之后均会出苗。2、生育期与种子的传播麦田内和9月下旬纯种的雀麦,10月中旬开始出苗,第2年6月上旬成熟,牛育期达250天,其成熟后籽粒全部散落在田间,形成本田新的侵染来源。4刀份出苗的一般7刀上旬成熟,生育期100X,小麦收割时由于撞动作用,使部分籽粒撒落于麦田。5刀份出苗的雀麦,与冬小麦同期成熟,牛育期
4、90犬左右。以后在麦川内岀苗的雀麦不能正常成熟,随小麦一起被收割。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苗的雀麦,随着小麦的收割,被带入麦场打碾脱粒,造成小麦种子、麦衣、麦草挟带雀麦草籽,是远距离传播的根源。3、分麋数与繁殖力作者简介:李高社(1958-),男,廿肃庄浪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及植物保护工作。联系电话(0933)6621063撒落在麦川、田边、地境、沟道、路边的雀麦果穗、籽粒,在冬前和翌年4月份出苗,每株有分菓3-7个,有效小穗数7-43个,形成具有发芽力的种子284-600粒。5月份以后出苗的在小麦(含朵草)密度大的地段则不分簾,每
5、株有小穗数14-49个,有效籽粒92-300粒。如果每株小麦平均按45粒计,雀麦繁殖力则是小麦的2・8倍,成熟后的雀麦籽粒落到麦田,3年后就会成灾。4、苗期雀麦与冬小麦的区别雀麦幼苗与小麦形态很相似,没有实践经验很难辨认。其主要特征是叶鞘、叶片上密被口色茸毛,叶片细长、上挺,植株瘦小,手拔时有柔软的感觉,多须根,入土浅,容易拔出,而冬小麦幼苗则相反。5、连茬重,换茬轻根据田间调查,冬小麦连作5年以上,往往由于对雀麦拔除不及时而导致毁耕重种,连作3-4年的平均有雀麦3・12株/平方米,连作1・2年的有0-5株/平方米,前茬是胡麻、马铃薯、玉米的平
6、均有雀麦0・1株/平方米。在生产屮群众总结出的3种轮作模式对防除雀麦的效果很好,即小麦(3年以上)一养麦(复种)一胡麻一小麦;小麦(3年以上)一马铃薯一胡麻一小麦;马铃薯(玉米)-小麦;迎茬麦出雀麦发生轻是因为在前作生产过程中,经过秋耕、春播、中耕锄草等农事活动,对已发芽出苗的雀麦铲除,并且雀麦与秋作物(含胡麻)极易辨认和拔除。6、主要传播途径⑴、本田感染:小麦收获期,已有30-40%的雀麦植株成熟而口然落粒,加上收割时的抖落,约有50-60%的雀麦种子留落到本田。⑵、种子传播:大多数农户播前对小麦种子不进行筛选也是造成雀麦及杂草籽随种子传播的
7、主要原因,在脱粒时麦场、农具等都会遗留雀麦种子,因此,未经机械精选、包衣的种子是不安全的。⑶、农肥传播:农民习惯用麦衣、麦草(钏碎)饲喂家畜,而将槽底土杂物热在圈棚内,个别农八还将拔回的雀麦当作青饲料喂牲畜,并将其粪便集中堆压在山边地头。据试验观察,上述方法并耒使雀麦种子完全丧失发芽力,将用雀麦种子饲喂过牲备的农肥施用到多年种植玉米和蔬菜的地块,-其川间也有雀麦发牛。⑷、风雨传播:因雀麦种了较小,容易随风吹到相邻地界的四周。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也把落在田边、地顷、沟道、路边的雀麦种子冲刷到农IB内,沉落在地块的低凹处。7、田间分布型不同传染來源的
8、雀麦在川间的分布型不相同。由木川重新侵染、人工拔除(含收获)过程中的抖落、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传染的雀麦,在田间表现为“核心型”分布;随小麦种子、牲备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