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ID:4411516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_第1页
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_第2页
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一、野燕麦发生规律1•野燕麦种子具有“再休眠”的特性,野燕麦第一年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0%,其余在以后3〜4年中陆续出土,在土壤中保持8年还可以发芽出i'll°2•野燕麦种子发芽与外界温度冇关:适宜温度为15°C~20°C,低于10°C或高于25°C都不利于萌发。3•野燕麦种子与土壤湿度有关:适宜的含水量为17%〜20%,并吸收水分达到种子量的70%才能发芽,水分含量在15%以下或50%以上均不利于萌发。4•发芽还与种子土壤屮分布的深浅冇关:适宜的土层深度为1.5〜12厘米,在12厘米以上土层中很少出苗

2、。5•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通过口身积累形成再浸染,一粒野燕麦种子在第二年最少产出500粒,第三年可达到250000粒以上。该杂草种子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耐湿耐旱,田间越夏后,自然出苗率30%左右。所以,麦田野燕麦年际间以20-30倍的速度自我积累,零星发生田一般2〜3年就可以形成严重危害。二、麦FT1野燕麦发生原因1.靠种子传播是造成野燕麦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部分未经严格检验混有野燕麦草籽的种子被作为品种人田生产,造成较人面积的扩散蔓延。2•野燕麦适广性强,繁

3、殖量大。野燕麦单株分藥20〜40个,单藥有小穗10〜20个,单株有籽800-1200粒,自然脱落率86%左右。由于该朵草种子耐湿耐旱,田间越夏后,自然出苗率30%左右。所以,麦田野燕麦年际间以20〜30倍的速度自我积累,零星发生田一般2〜3年就可以形成严重危害。3•随风飘落和灌溉进入邻田造成扩散危害。野燕麦草籽粒极易脱落,加之粒大质轻,并且冇长膝曲状芒和茸毛,很容易随风飘落到邻近麦田。另外渠边散落的野燕麦草籽极易随灌溉水进入田间造成扩散。4.麦FT1大面积使用的除草剂对野燕麦防效差。近年来,麦叩化学除草一是主要依赖于殒酰腺类除草剂

4、,但由于对野燕麦防效差,从而导致野燕麦数量不断上升,二是群众习惯于看见野燕麦时进行防治,错过了最佳冇效防治期,逐渐演变为麦田主要恶性杂草。5.人工拔除不力。由于农民对野燕麦危害小麦产量损失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无多次拔除的习惯,只在小麦成熟期拔除麦FT1上部野麦穗,不能整株拔除,使下部穗遗留出间,也是造成自身再浸染的原因。6•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面积的增大,无化除和人工拔除的田块,野燕麦受到机械碰撞落粒和秸秆中夹杂的野燕麦草子在田间积累繁殖,也是造成侵染和危害重的原因。7.随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再入农出。有些农民将从田间

5、拔除的野燕麦或从麦粒中清拣岀来的野燕麦种子直接放入牛、羊、猪、鸡等家禽、家畜圈内,或用未加工粉碎的野燕麦种子饲喂家禽(畜),致使部分未经腐熟的农家肥中有野燕麦的草子再入农田。三、麦田野燕麦防治对策(-)规范种子市场,严格种子管理。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所供应小麦良种不夹带野燕麦草籽,减少初浸染源。(-)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冇:1•深耕;2•发挥麦田的生态抑制作用;3•人工拔除;4•有机肥腐熟后下田;5•实行轮作,扼制危害,减少损失。(三)科学化除针对草害严重的麦出,一定要抓住有利

6、时期进行防治。目前能够防治野燕麦的药剂只有3%世玛乳油。具体施用方法是:于小麦越冬前,杂草出齐后,也就是小麦3~5叶、朵草2〜4叶时,每667平方米用3%世吗油悬乳剂(甲基二磺隆)20-30毫升加助剂拌宝6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此期施药效果最佳,杂草己大部分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药剂能充分发挥笏效,再者麦出覆盖度小,喷洒的笏液与杂草接触面大,利于杂草吸收更多的药剂,保证除草效果。在配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施药时要对全田的麦行、麦垄均匀喷雾。?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