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上海市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环境科学浙江省、上海市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背景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整个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对水体营养状态变化能迅速做出响应。由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其生长水域水质状况密切相关,在不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分布着不同群落结构的浮游植物,所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能够综合、真实地反映出水体的生态条件和营养状况。为此,利用浮游植物评价和监测水质的研究正逐步开展。意义1.浮游植物的渔业和工农业价值浮游植物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
2、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海水中由于某种或多种浮游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赤潮对渔业有害.随着沿海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海区的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渐趋严重.赤潮频频发生,而且规模,持续时间,频次越来越重,赤潮发生后,使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干扰,直接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海洋生态平衡也受到破坏,且破坏滨海旅游业和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赤潮现已成为世界性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国际性机构,研究和探讨防治对策.2.浮游植物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浮游植物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浮游植
3、物对有机质和其他污染物敏感性不同,因而可以用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利用水中的N,P等营养盐,因此,可用作氧化塘法进行污水处理.藻类,细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的生物膜,对水体有机物的分解,水体净化和判断水质好坏均具有一定的作用.3.浮游植物的医药和食用价值关于浮游植物藻的医学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食用,药用的藻类有紫菜,海带,江蓠,麒麟莱和发菜等.卡拉胶,琼胶等可作为通便剂和胶合剂等.另外很多微藻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糖蛋白,虾青素等。3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研究
4、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上海市太湖流域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取样调查,研究探索浮游植物对水体的指示特征,为研究太湖流域管理保护和营养化治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流域功能评价和流域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研究内容:1.研究太湖流域水体的理化指标2.研究太湖流域浮游植物生物积累特征3.研究太湖流域某个点位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4.研究太湖流域浮游植物特征与水质评价的相关性分析。提纲:0引言
1研究区概况
2取样与方法
2.1取样方法
2.2样品处理与分析
2.3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3.1 水源区浮游植物检测结果3.1.1浮游植物种类组成3.1.2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3
5、.2 水源区理化检测指标3.3 水源区水质初步评价4讨论参考文献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方法:本实验共设立33个采样点,其中上海市9个,浙江省湖州市13个,杭州市3个,嘉兴市8个。对每个采样点按水样采集标准采集生物检测样和理化检测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实验方案:在各样点水域,根据环境状况随机选定2-3个作业样地,每个样地采集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样品均在现场用福尔马林固定成5%溶液,依据文献,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优势度等参数进行分析。3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浮游植物(藻类)定量样品用5L采水器
6、取表层(水面下0.5m)和底层(距离水底0.5m)的混合水样,混合均匀后从中取1L用Lugol′s碘液固定并沉淀浓缩至30mL,作定量计数用;定性样品用25#的浮游生物网(网孔直径0.064mm)在水体表面(0~0.5m)拖取。实验室定量分析:将样品摇匀后取0.1mL于浮游植物计数框内,选取100个视野,平行两次或两次以上计数(误差范围≦15%),计算结果取各次的平均值,以每毫升水中藻类细胞数表示。生物量按藻的几何体积公式计算(109μm3=1mg)得出藻类鲜重,再换算成该种藻类的生物量[8]。定性分析:除硅藻是在10×100倍油镜下鉴定外,其他藻类在1
7、0×40倍下直接观察。水质理化指标样品的采集和监测采集浮游植物样品的同时,同步采集水化学样品,水温(T)、溶解氧(DO)、pH、氨氮(NH一N)用美国YSI一6600型水质分析仪于采样现场测定,透明度(SD)用塞氏盘测定。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以及叶绿素a(chla)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藻类多样性指数运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d=(S-1)/lnN式中:d表示多样性指数,S为种类数,N为细胞密度。四、参考文献[1]原居林,尹文林,沈锦玉等.南太湖浮游植物特征及其富营养化评价[J].生态学杂
8、志,2009,28(11):2197-2201.[2]刘杰,李丽,贺娟.南海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