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ID:44113879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_第1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_第2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_第3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_第4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李小年方学礼(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14)摘要:作为区域高等教冇的引领者,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其他地方高校相比,在专业建设方而有着高水平的学科支撑。当前,我国人学存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相互割裂、失衡甚至对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难以融合,学科建设优势对育人的支撐作用耒能得以发挥的情况,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构建地方高水平大学应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I办同机制入手,探索棊于学科基础的专业设置和管理机制,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关键要素的协同机制.专业建设

2、和学科建设协同的保障机制,切实深化科教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键词: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5)06-0013-042012年,为规范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管理,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木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本科专业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等。本科专业设置和管理权限的下放,意味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但同时,高校能否用好这一权力、怎样用好这一权力,如何通过合理设置和调整专

3、业加强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尚需系统深入思考与探索。在高等教育体系屮,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区域高等教育的引领者。与地方非高水平大学相比,其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有着较高水平的学科支撑。在当前形势下,地方高水平大淫同样迫切需要捉升专业建设内涵水平,而其是否能将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统一,将学科建设的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关键。一、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1.基于优势学科的专业设置与管理第一,“专业建在学科上”。地方高水平大学是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

4、领军人才的大学。其木科专业设置不应盲目从规模扩张、短期招生就业形势等出发,而应当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基础,做到冇所为而冇所不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可积极探索“专业建在学科上”的木科专业增设机制。在本科专业增设吋应重点考察其是否具有较好的相关学科基础,本科专业的生氏一般应遵循“设立学科-一本科课程模块-一增设专业”的顺序,以保证专业较高的办学起点和人才培养质量。止如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所言:一个新专业应该是先招研究生,再招本科生,先冇研究方向,靠科研积累知识,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培养木科生;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培养木

5、科生。第二.专业结构布局契合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水平代表并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特色和声誉。为用好专业设置的门主权,地方高水平大学应积极思考专业的整体谋划布局,主动对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需求,契合学校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景。包括:建立以专业招生、学生就业、专业建设水平和学科基础等为参考系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分层分类的专业建设机制,重点建设一批冇高水平淫科支撑的优势专业;新专业中报采取“增一撤一”的原则,弓I导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或淘汰。第三,建立多学科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本科专业是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6、随着科技发展,传统学科界限被不断打破,但高校内部按学院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界限仍十分刚性。打破原有的学院、学科和专业壁垒,建立灵活性、适应性强的跨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十分迫切。地方高水平大学可积极探索校内协同相关学院优势学科,校外协同大学、企业、研究院等单位培养面向区域产业重大需求的创新人才,探索人才培养的共享与协同机制。1.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关键要素的协同协同创新其核心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对创新资源的集聚与融合,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创新基因、寻找创新突破点,最终产生“1+1>2”的积聚效应。地方高水平大学建立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7、协同机制.就是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把学科和专业中密切相关的师资、学生、课程、平台等关键要索协同起來,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笫一,科研队伍和教学队伍的转化。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教师应具备发现、传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热情,并将育人放在首位。教师通过知识探究(科研),把握木学科的特点和前沿动态;通过知识传播(教学),对科研成果做系统的梳理和提炼:通过知识应用(服务社会),对科研成果进行检验和反馈,并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高水平地方大学应明确落实教授为本科牛授课制度,鼓励高水平

8、教师开设新生研讨课:加强本科生导师制度;完善教学激励、评价、培训制度,促进科研转化为教学。第二,优质学生和创新人才的转化。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根木廿标。“任何杰出的学术机构的基础都是它的本科学院”,“本科生教育和源于此的学术学科构成了学术的心脏,构成了我们大学的学术核心”。地方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