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08869
大小:41.0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8
《黄永年先生治学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2年3月第19卷第1期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JournalofFurtherEducation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Mar.2002Vo1.19No.1治学浅谈黄永年(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西安710062)编者按:历史学家黄永年教授,江苏江阴人,1925年10月出生,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分配至上海交通大学,1956年随迁校来西安,1978年调入我校,1982年任教授,现兼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曾任第七届全国人
2、民代表大会代表。他的主要著作出版者有《唐代史事考释》(1998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版)、《文史探微》(2000年中华书局版)、《树新义室笔谈》(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版)、《学苑零拾》(2001年华东师大出版社版)、《古籍整理概论》(1985年陕西人民出社版,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新版)、《唐史史料学》(1989年陕西师大出版社版,200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新版)、《古文献学四讲》(2002年鹭江出版社版)。近十年来主要研究北朝后期齐周的历史,其成果多已收入《文史探微》。黄永年教授的这篇《治学浅谈》曾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3年第6期刊登,经同意在本刊转
3、载。《文史知识》要我给“治学之道”写文章。我想既称“治学之道”就得讲大道理,讲大道理至少要把我大半辈子的事情好好总结,目前实在挤不出时间。何况即使挤了时间,可谈不出大道理来也够丢脸。不如老老实实叫“浅谈”。谈得对的地方来句套话“可供参考”,不对则尽可付之一笑。无非浪费点纸张油墨和印刷工人同志的精力,尚不致构成大过失。过去有所谓"家学渊源”和“学有师承”的说法。“家学渊源”对我来说并不存在,先父早年去世,先母终生执教小学,并未从事学术研究。“学有师承”倒诚有其事,我的儿位老师,吕诚之(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还是先是老师、后来成为岳父的童丕绳(书业)先生,都是海内
4、外公认的第一流学者或曰学术权威。不过他们都不是我上大学才认识的老师,成为我的老师都在上大学之前。所以要讲这个“学有师承”,不能不从我当小朋友时说起。1925年10月14日我出生在江苏常州城里,从幼稚园、小学、初中一直接受新式的教育。开始接触古代的东西,是在抗FI战争爆发以后,当时避难到江阴农村读了半部《孟子》。1939年春天回到常州城里重上初中一年级,很偶然地从地摊上买到一本吕诚之先牛的《经子解题》,这本在今天看来仍是研究先秦占籍的好读物,那时候就成了我涉足学术园地的启蒙书。1941年冬天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先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的吕诚之先生回到故乡常州,第
5、二年应聘到设在郊区不受敌伪管辖的苏州中学常州分校任教,我得到消息就转学该校,在高中二年级时听到吕先生讲的四门课——国文、本国史、屮国文化史、国学概论,真可谓“二生有幸”!回忆起来,这一学年的收获远超过我以后上大学,开了眼界,掌握了读书做学问的基本方法,也可以说为我今后的治学奠定了基础。也在这个时候知道了童丕绳先生和顾颉刚先生。童不绳先生的大名是从吕先生那里知道的。知道吕先生和这位童先生合编了《古史辨》的第七册。本来我已知道顾颉刚先牛的《古史辨》,但总认为顾先生要推翻“三皇五帝”是旁门左道之言。这时出于对吕先生的敬佩心情,托人从上海代购《古史辨》第七册寄来,边读边
6、思想斗争,大约斗了一星期光景,终于承认顾先生是正确的,我迷恋“三皇五帝”是封建传统在作怪。以后我和童先生见了面,抗战胜利后又经童先生介绍认识了顾先生,我都称他们为老师,他们也都认我为学生(其实童先生本是顾先生的学生,但我也并未称顾先生为太老师,当时好像并不计较这类辈份)。尽管以后我并未跟着他们以先秦史为专业,但从他们那里学来的对q•国古史的基本看法,尤其是他们精密不苟的考证方法,使我终身得益受用无穷。1944年下半年我就读于中央大学的南京部分,和龙榆生(沐勋)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但未能传他的诗词之学。1946年重读上海复旦大学,蒋秉南(天枢)先生和我的师牛
7、感情也很深,中文系主任陈子展先牛在我的国文入学试卷上打了100分,也使我有知遇之感,但我仍没有继承他们的学问。这时期对我真有影响的是始终不曾见过面的陈寅恪先生。我在复旦一年级时购读了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使我跳出《资治通鉴》的老框框,看到了一片大可开垦的新土地,近十多年来我研究唐代政治史,实是受了陈先生的启发。从以上的事实,可看到我之所以走上研究古代文史的道路,是受了这几位先生的启发和诱导,并不是像某些人怕学不好理科才学文科。不怕读者笑我吹牛,我上中学时数学还是拔尖的,曾经发现并纠正过当时流行的教材《三S平面几何》屮某个例题的错误。后来之所以没有学理工,实在
8、是这几位先生吸引力太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