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ID:441043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2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现在国内的螺旋输送机和国外的螺旋输送机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⑴螺旋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 长距离、大功率螺旋输送机的技术关键是动态设计与监测,它是制约大型螺旋输送机发展的核心技术。⑵可靠的可控软起动技术与功率均衡技术 长距离大运量螺旋输送机由于功率大、距离长且多机驱动,必须采用软起动方式来降低输送机制动张力,特别是多电机驱动时⑴装机功率 我国工作面顺槽可伸缩螺旋输送机最大装机功率为4×250kW,国外产品可达4×970kW,国产螺旋输送机的装机功率约为国外产品的30%~40%,固定螺旋输送机的装机功率相差更大

2、。⑵运输能力 我国螺旋输送机最大运量为3000t/h,国外已达5500t/h。⑶最大输送带宽度 我国螺旋输送机为1400mm,国外最大为1830mm。⑷带速 由于受托辊转速的限制,我国螺旋输送机带速为4m/s,国外为5m/s以上。⑸工作面顺槽运输长度 我国为3000m,国外为7300m。⑹自移机尾 随着高产高效工作面的不断出现,要求顺槽可伸缩螺旋输送机机尾随着工作面的快速推进而快速自移。国内自移机尾主要依赖进口。⑺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 我国采用封闭式储带结构和绞车红紧为主,张紧小车易脱轨,输送带易跑偏,输送带伸缩时,托辊小车不自移,需人工推移,检修麻烦。国外采用结构先进的开放式储带装置和高精度的

3、大扭矩、大行程自动张紧设备,托辊小车能自动随输送带伸缩到位。输送带有易跑偏,不会出现脱轨现象。⑻输送机品种 机型品种少,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如拓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另外,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在运输系统的布置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要求,如弯曲、大倾角(>+25°)直至垂直提升等,应开发特殊型专用机种螺旋输送机。鉴于有以上的差距,所以现在研究螺旋输送机是很有意义的,他可以更充分的认识国内外的差距,从而进行技术改造,以缩小国内外的差距。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3主要研究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在一定的规格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和最大的使用寿命,尽

4、可能的在规定的规格内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1)电机的选择功率计算,效率计算,电机型号的确定。(2)齿轮的设计斜齿轮的参数确定,结构设计。(3)轴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4)箱体的设计(5)三维建模(6)第三根轴的校核(ANSYS软件、或者其它三维分析软件)要求完成装配图1张(A1),零件图不少于2张。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进行查阅,对螺旋输送机进行了解,了解各项数据之后再对材料和电机进行选择,再通过查阅书本、计算机等工具对要设计的各数据进行整理、调整,最终完成设计。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减速机的三维建模,

5、并进行虚拟装配,并生成对应的工程图。四、参考文献[1]张尊敬等主编.DTII(A)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8[2]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编辑委员会.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3]王旭,王积森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4]李钊刚.国内外工业齿轮减速器技术的新发展——迎接WTO的挑战与机遇(一).机械传动.2001,25(4):54-58[5]李钊刚.国内外工业齿轮减速器技术的新发展——迎接WTO的挑战与机遇(二).机械传动.2001,26(1):74~75[6]董大仟,何青,杜冬梅.大型带式输送机系统设

6、计.起重运输机械.2006,4:26~29[7]秦汝明.二级展开式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多目标整数全局优化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2000,2:10~123[8]朱孝录.齿轮传动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9]路永明,武汉民编.新编机械设计手册(修订版).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3[10]汪朴澄.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77[11]朱文坚,黄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12]邹慧君.机械原理.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13]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

7、]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16]龚桂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7]谭文宪.材料力学.第一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18]BiermannJ.W.andHagerodtB.Investigationofclonkphenomenoninvehicletrans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