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

ID:44101249

大小:39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_第1页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_第2页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_第3页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_第4页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专题:水循环原理(过程与意义)应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③增加下渗量④解决城市洪灾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

2、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据此完成下题。3.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盆中的水量A、透过草坪的多B、透过小石块的多C、两者一样多D、没法比较4.这实验模拟的是A、水土流失B、植被的生态作用C、温室效应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5.2015年7、8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A、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热岛效应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试卷第5

3、页,总6页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a增强B.b增强C.c减弱D.d减弱7.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A.流量下降B.丰水期水位上升C.流量会更加稳定D.流速减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

4、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降水14.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A.时间分配不均B.空间分布不均C.地区利用不平衡D.产业利用不平衡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

5、已消退。(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试卷第5页,总6页18.(18分)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20.R河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下图示意R河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

6、境的相关信息。回答:(20分)(2)若R河流域森林被破坏,请分析对当地水循环过程有何影响?(8分)试卷第5页,总6页21.(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下图为黄麻产区分布示意图和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图。(2)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示三角洲的形成。(6分)24.(10分)读某国家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4)丙地为小型盆地,地下水丰富,但含盐量高,试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原因(3分)。【地理—环境保护】地下漏斗是因过度开

7、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也叫潜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2)简析上海地下漏斗发展可能造成的危害。(4分)试卷第5页,总6页【来源】2016届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答案】1.D2.D【解析】试题分析: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故D正确。2.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伸径流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

8、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故D正确。考点: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的影响。【来源】【百强校】2016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答案】3.B4.D5.B【解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