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99768
大小:120.3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8
《十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O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答:生态文明制度:指的是在武安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规则的总和,其表现形式由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徳、习俗、惯例等)即包括“硬”和“软”两个方面。保护牛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牛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1)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自然。1•生态文明制度是否系统
2、和完整,是否具冇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明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硕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2.建设生态问题系需要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具冇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气候变化等形式多样的生态问题不断显现,这些问题的來源非常复朵,既有生产造成的,也有浪费造成的,还有运输环节和环保技术水平落后造成的,再加上这些活动所涉及的主体也非常多,因此必须把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系统设计,整体推进。(2)主要内容1.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3、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坏境保护制度。2.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资源稀缺性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3.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4.加强坏境监管,健全生态坏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坏境损害赔偿制度。5•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制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6•创新体制机制。我国生态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长期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后果,而经济的粗放式
4、发展又与传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九龙治水等体制密不町分。今后要顶层设计,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牛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立海陆统筹的牛•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建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等具体方式,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7.发挥市场作用,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所有权清晰。因此首先需要対自然牛•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分明的白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其次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付费的原则,让违
5、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坚持谁收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8.完善考评办法。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指标全血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二。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答:城氛化是一个围绕“人的发展”捉供机会均等,保障一致的同等待遇的过程,是一个是社会各阶层都能自主选择、参与发展和享受发展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各类要素市场化协调推进的过程,涉及户籍、上地、财税、产业体制、社会保障各个方而的改革、实现城镇化的健廉、高质量和协
6、调发展,必须进-步完善体制机制。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氛化,推动大中小城帀和小城锁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设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通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
7、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对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3.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悖理,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屮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八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屮,把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应城市建
8、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4.健全城乡互动机制,促进人口与产业双转移。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支撑和劳动者素质提升为的,两者互动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建立人口、资源、生态对产业升级的倒逼机制,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加快发展各类农产品电了商务等;提升服务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二是要建立农村人口素质提升机制,积极探索进城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