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

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

ID:44089944

大小:39.6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8

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_第1页
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_第2页
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_第3页
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_第4页
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从几个方面来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求与同行共同商榷。关键词:框剪结构;剪力墙;节点;施工技术1.主体梁相交节点处次梁钢筋保护层问题1.1通常做法及分析(1)梁的截面尺寸及标高均不变,为保证次梁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增加主次梁相交处混凝土的板厚,造成局部标高超高,板面凹凸不平,同时,由于截面高度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且楼面局部凸出给后期装饰施工带来处理困难。特别是混凝土原浆收光的情况下,局部不能加厚。(2)缩小主梁钢筋骨架尺寸,一般

2、是缩小一个次梁上层纵筋尺寸,用以满足次梁顶部纵筋的保护层要求。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次梁上筋的保护层厚度,又可以使顶面平整,但使主梁结构负弯距计算的有效高度减小,梁的抵抗负弯矩的能力下降,易使梁根部产生弯矩裂缝。1.2正确做法主梁底摸支设时,将梁底设计标高降低1个次梁顶部纵筋直径,这样做不仅增加了主梁hO的高度,hO-hOl+d(次梁顶部纵筋直结合所学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从几个方面来对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求与同行共同商榷。关键词:框剪结构;剪力墙;节点;施工技术

3、1.主体梁相交节点处次梁钢筋保护层问题1.1通常做法及分析(1)梁的截面尺寸及标高均不变,为保证次梁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增加主次梁相交处混凝土的板厚,造成局部标高超高,板面凹凸不平,同时,由于截面高度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且楼面局部凸出给后期装饰施工带来处理困难。特别是混凝土原浆收光的情况下,局部不能加厚。(2)缩小主梁钢筋骨架尺寸,一般是缩小一个次梁上层纵筋尺寸,用以满足次梁顶部纵筋的保护层要求。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次梁上筋的保护层厚度,又可以使顶面平整,但使主梁结构负弯距计算的有效高度减小,梁的抵抗负弯矩的能力下降,易使梁根部

4、产生弯矩裂缝。1.2正确做法主梁底摸支设时,将梁底设计标高降低1个次梁顶部纵筋直径,这样做不仅增加了主梁hO的高度,hO-hOl+d(次梁顶部纵筋直径),又保证了设计计算图形的合力中轴位置不变,同时满足了次梁顶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多道斜梁相交时,这时主梁可能要降2个〜3个次梁钢筋直径,这时可能出现主梁顶部纵筋保护层大于50mm的现象,需要采取一定抗裂措施,虽然现浇板的负弯矩筋的分布筋从梁顶穿过有助于抗裂,但它毕竟垂直于主梁,因此,沿梁纵向仍要增加一些抗裂筋,尤其是梁端部负弯矩区,一般增加不少于3012mm,

5、伸入柱或与原钢筋搭接不少于400mm。2.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的锚固施工2.1通常做法通常建筑设计时为强调外立面协调统一,往往采用剪力墙与柱外平齐方案,使节点施工时的锚固无依据,通常有如下三种常见做法:(1)将剪力墙水平筋绑扎在约束柱纵筋外侧;(2)将剪力墙水平筋在端部按1:6的坡度打弯后穿入约束柱内侧锚固;(3)剪力墙水平筋不打弯直接穿入约束柱内主筋内侧进行锚固。2.2改进做法(1)将剪力墙水平钢筋从柱主筋外侧贯通支座后,再将水平钢筋与柱箍筋单面可靠搭接焊10d,这样做法解决了可靠锚固问题,又不会削弱剪力墙端部抗剪

6、能力。(2)剪力墙水平钢筋打弯后穿入约束柱筋内侧进行锚固,但在截面收缩处附加水平筋抗裂,可加①8mm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伸入柱筋外侧锚固长度以及与原水平筋的搭接长度均符合规范要求。3.主次梁相交处主梁的箍筋及吊筋问题3.1常见错误现象(1)主次梁相交节点处主梁漏放箍筋(2)主梁上次梁两侧附加箍筋仅按示意图2根〜3根数量放置,附加箍筋数量不足。(3)当使用吊筋抗剪时,吊筋绑轧位置不准,不在次梁的正下方;吊筋绑轧歪斜,角度不对;挤占梁纵筋位置,造成钢筋净距达不到要求。3.2正确做法(1)首先主梁上次梁处钢筋应按正常箍筋的间

7、距布放,然后两侧附加如箍筋应在次梁对主梁影响区段内按计算确定,影响区段s=2hl+3b(hl为主次梁高低差,b为次梁宽度);附加箍筋总截面积AsvNF/fy(F为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载荷;fy为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箍筋的布放从次梁边50mm开始,在影响区段s范围内全部均匀布放。(2)吊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主梁纵向钢筋位置,不要与之抢占空间,只要上锚固段及下水平抗弯段符合受力要求即可,可以考虑放到第二排甚至第三排钢筋位置,以保证梁筋的净距要求和吊筋的位置及角度正确。(3)主次梁高低差较小时,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抗剪。4.梁柱节点核心区

8、箍筋问题4.1常见做法(1)由于梁柱节点钢筋分布密集,箍筋绑扎困难,便存在节点不放箍筋或少放箍筋的现象,给工程留下隐患,这种现象在先立模后绑扎梁钢筋再整体下沉的施工方法中特别容易出现。出现后有时也采取补救措施,通常是采用从对面两侧加开口箍筋的做法,而且开口箍筋数量不足也不易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