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

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

ID:44084622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8

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_第1页
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_第2页
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_第3页
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_第4页
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云南现代化发展与文化转型简议一、云南现代化历程中文化变迁的特点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变迁和内在价值转换,对此,我们首先需要关注云南现代化发展进程屮文化变迁所具有的特点,进而才能深入认识文化转型对云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1、文化变迁的自在性。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各民族的发展呈现“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的指导下,经过60余年的发展,云南实现了社会性质与社会制度的跨越,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云南社会实现了历史的进步与民族的繁荣。而这种国家和政府主导的变迁方式,由于各地在纳入现代化发展

2、时的起点不一,导致云南各地现代化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不同。加之变迁过于急进与快速,国家主导的新的社会、政治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信仰系统等文化因素,与云南各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的碰撞冲突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和表现,导致传统文化中的口在性因素过分强大,文化变迁的超越性和自觉性明显不足。2、文化变迁的被动性。追溯历史,云南现代化的起步并不是以工业化为内在推动力和逻辑的现代化发展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枪炮逼迫下的被动防御,这样,原有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是靠一种外来的新文化的冲击才能进入文化的怀疑和批判时期。这种外源式文化变迁对文化的更新和合理化要求呈现外在性,文

3、化主动适应变迁的能力不足。3、精神文化变迁的滞后性。精神文化发展滞后于物质文化,这是后发展国家和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在云南也有明显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层面上逐渐萌生出自觉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念,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发展趋势。而在全社会商品化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向以实用主义为山心的物质文化的大胆追求,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现代性启蒙和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也就是说,云南在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引起文化的自觉转型,没有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和谐的精神文化。二、云南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制约因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云南文化变迁所

4、呈现出的自在性、被动性和精神文化的滞后性,云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使云南的现代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陷人了文化困境。(一)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云南人的生存方式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特定生存环境、气候条件、住房、饮食等决定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同时会在特定人群的信仰、社交方式、理想、道徳观念等方面有着典型的表现。1、“坝子”地形造就了云南人封闭、狭隘的生产、生活方式。云南省山地占94%、坝区仅占6%。全省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共有1589个,零星分散的“坝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狭小的经济、文化格局和生产、生活方

5、式。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原因,坝了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限制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人们与外界交流沟通少,形成了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孤立封闭的思想认识。2、山地地形制约着人们互动交往的空间。云南省坡耕地所占比重大,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到了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4.92%,而积达4206.88万亩。山大、坡陡、人口密度低,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云南的城镇化率虽然已从xx年的29.5%提高到XX年的36%,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但与全国相比,云南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人们散居于大山之中,村寨规模较小,人员缺少流动,互动关系频度很低。长期以来,由于

6、一些山区山势险峻,人们即使有少量的剩余产品需要交换,也因路途遥远、运输困难而受到阻隔,人们之间普遍的交换与交往较少,在思想观念上自然就缺乏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现代商业意识。3、气候生态的立体形式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活需求。云南的山地地形常伴随着立体气候生态,使得一个较小的地域内可以提供不同的物质产品,满足了生活小基本的需求,加上交通困难,就不会刺激人们产生强烈的交换欲望,形成了云南人的非经济性价值观。而且,云南传统的家庭生产屮存在着普遍的兼业化特征,广p/i,农户在小规模土地上的农业生产经营间隙,或多或少地进行着一些如纺织业、小商业、小手工业

7、等其他优势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兼业化使农户日常牛活之需通过自给自足的形式得以满足,从而大大加固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商品交换的发展,不仅使人们互通有无,而且会促进各种信息的交流;商品交换受到抑制,也就抑制了信息交流,以及新的技术、知识、思想的传播。(二)封闭、分散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云南的传统文化模式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限制了人们Z间的互动交往,使得云南的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模糊了行业分工,抑制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形成了云南产业不强的发展软・146-肋。而彼此隔绝的、封闭的、分散的传统生存方式,则形成了由

8、经验、常识、习俗、天然情感等构成的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传统文化模式。维系这一文化模式的日常生活往往以家庭为本位,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发达的血缘性社会结构和文化。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