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

ID:44083208

大小:3.76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10-18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_第1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_第2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_第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_第4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变化中的男女服饰】2、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宽松肥大——旗袍——列宁装、连衣裙1、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列宁装探究:建国以后服装的变化的原因。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迅速取代西装、旗袍,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上述服装之所以流行,与其说这类服装代表美,不如说它们是一种追求进步、保持革命激情与亢奋的醒目标志。在变革时代,服装作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整合过程中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通过服装的

2、同一性,显示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当代服饰变化的另一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更新和消费能力提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服饰【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国四大菜系及其特点①鲁菜山东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

3、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②粤菜: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五蛇羹、盐火鸡、蚝油牛肉、烤猪、干煎大虾碌、冬瓜盅。③川菜: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

4、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④淮扬菜: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2.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1)西餐传入

5、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2)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拓展思考中西饮食的比较: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原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

6、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中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至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居室建筑的演进】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每院正五间,东西各三间,南五间。大门面南,在南五间之数内,尽正屋有廊,谓之四合。2.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北京四合院布局设备的欧化;上海石库门布局上采取欧式横向联列、高度密集的模式,内部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3.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

7、化的新式住宅,一般称为“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失去外来特征。反映出西方的生活理念完全被国人接受。【习俗风尚的变革】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随之发生变化2.近现代婚姻风俗的变迁。(1)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在这之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2)建国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

8、切相关。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3.丧葬礼俗的变化。(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4.其它社会风俗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课堂小结一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总趋势:从封闭走向开放。)男子:长跑马褂——流行西服和中山装、列宁装、“干部服”女子:宽松肥大——旗袍、列宁装和连衣裙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居室建筑的演进四合院的欧化、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3、习俗风尚的变革①婚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