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81293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相关故事背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屮“咬文嚼字”。3.教学用具4.标签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书架上的老鼠(打一成语),同学们思考这个成语是什么?[PPT课件演示
3、:P.2]由成语进入本课【讲授】(-)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朱光潜仃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活动】走进文本(-)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P.4]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
4、会用它來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二)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明确:①郭沫若改字②王若虚改句③贾岛“推敲”④苏轼《惠》诗⑤“套板反应”2、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①郭沫若改字(通过指导学牛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
5、,却产牛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②王若虚该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③贾岛“推敲”(这个故事己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牛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⑴请找岀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⑵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
6、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①苏轼《惠》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②“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要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三)速读课文,深入探究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做好咬文嚼字的具体方法?)(四)小结全文全文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
7、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五)牛刀小试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儿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品析牛活用语上等男人怕老婆中等男人爱老婆下等男人打老婆体味:怕、爱、打的妙处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有一位肓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
8、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帮助盲老人。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回答,教师点拨)(六)拓展探究,比较阅读马南邨在一篇文章《不求其解》中提岀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认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面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课后习题【作业】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9、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法吗?为什么?写一篇不少于200的短文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板书板书设计郭沫若改字不同情感文字修改王若虚改句一一不同意味咬文嚼字贾岛“推敲”一一不同意境苏轼《惠》诗一一正面联想意义“套板反应”一一反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