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78964
大小:23.3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吴庙文化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厚植传统文化沃土拥有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之称的畅山县李庄镇是百年古镇。素有四省通衢、商贸重镇、梨都明珠的美称。几年来,我镇党委政府抓住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驱动“镇当县建”的内生动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把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共创和谐文明家有机结合,收获了美丽乡村建设如诗如画,传统优秀文化教化育人的丰硕成果。镇党委政府坚持文化自信理念,把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根”和"魂”的政治高度,用心抓好挖掘和传承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厚植和涵养传统文化的沃土。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以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积极打造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源和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群众传承和弘扬厚德载物、诚实守信、扶贫济困、孝行天下、俭以养心等传统文化精髓,不断焕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凝聚了社会安定和谐的正能量。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来源和丰富滋养。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带着对历史的敬意和尊崇,注意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根脉,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李庄发展的历史变
3、迁,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和乡土文化人士座谈研讨,追溯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遗产,认真进行挖掘整理,有选择的把我镇吴庙村作为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的试点村。擦亮吴庙古村的文化名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传我国南宋高宗年间,抗金名将吴琳奉旨东征抗御外敌东渡黄河南下,直驱中原,跃马挥戈,一路厮杀,所向无敌,金兵溃败,吴孙号令将士在今吴庙一带安营扎寨、驻地屯兵、补充粮草。在营盘屯兵驻地为关公塑像修建庙宇,并立碑纪念。经过休整吴琉部队,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士气大振,又奉旨西征,铁马挥戈,驰骋沙场,抗击金兵,屡建战功,是宋朝时期抗金十大名将之一。因长年
4、鞍马征战、积劳成疾,病猝于防地仙人关,英年早逝,后被宋孝宗追封为“涪王”并立庙塑像纪念。吴琳抗金杀敌捍卫疆域的故事至今流传,印记着吴琉在砺山的千古渊缘。后人尊崇吴琉的威武壮烈和善行大义,把原来村落更名为吴庙村。距今已有980多年历史。吴琳建庙历经宋元明清诸多年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屡历斋毁,四次重建。成为人们朝拜之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大题材,镇党委政府在传统与现在的结合上深度挖掘抗金英雄吴琉的文化精髓,对吴琉形成的文化内涵重新定义。如民间传颂吴琳文武并重、善行重义、爱兵如子的心性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和精忠报国、血浴疆场的
5、爱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和弘扬。为此,镇党委政府在发掘和整理吴琉文化精髓的同时,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放大自有文化元素,积极培育传统文化旅游发展业态。不断提高文旅品牌的影响力。镇党委政府在具体工作中,把着力点放在吴庙古村文旅项目的规划上,积极吸收我县周边地区文旅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吴琳传统文化定义文旅内涵,结合砺山独有的田园风情,传统文化历史遗存、生态田园综合型开发,把文化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邀请专家对吴庙古村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整体规划、综合利用、传承开发、内涵丰富、彰显特色的要求。为了加快吴庙文旅项目建设的实施,镇党
6、委政府秉承建精品工程、筑传世之作的理念精心策划建设。在集中抓好扶贫攻坚、农村三大革命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制定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加强项目工程领导力量,选派年轻有为的干部挂帅出征,到一线指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断推进工期进度。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实时抓好协调配合工作,多次现场督察调度,及时化解工程开发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全方位进入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据初步统计在吴庙古村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吴庙村自筹资金700万元,乡贤捐资640万元,国家财政项目资金投资1800万元,多元的融资渠道,为吴庙古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保
7、障。特别是该村在外工作的张卫民先生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捐资500万元用于古村的开发建设,为抗金英雄吴琳建庙塑像、树碑立传,赢得了村民的热情赞颂。2016年以来,该村先后完成吴琳庙堂主体工程,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徽派风格民居群等九项工程,其他十九项环境治理工程和内涵配套工程正抓住工期加快推进。整体工程开发体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生态园林基因。吴庙村已成为2017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走进吴庙古村给你留下惊人的变迁,吴给庙堂规模宏敞,面势宏正,徽派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花木廊道情趣盎然。让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有力丰富了文化
8、旅游的内涵,开阔了吴庙干部群众的文化视野,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回顾既往,我镇文化传承工作虽然走向良好开端,取得初步成效,但按照传统文化要坚持实践标准和转化创新的要求差距甚远。如我镇传统文化的装饰和配套不足,传统文化的精品传播和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