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800HP拖轮施工初步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4800HP拖轮施工初步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拖曳对象的增加以及对拖曳性能要求的提高,拖船的功能不断增强,设备更加先进,拖船已进入高附加值船舶的范畴,新造拖船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上建造拖船的船厂主要集中在荷兰、挪威、英国、德国、新加坡、西班牙和中国等国家。目前,世界在建拖船数量约为400艘。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拖船船队规模最大的国家,拥有1427艘单艘吨位超过100t的海上拖船,占世界拖船市场的12.1%,其拖船的总功率约为414万马力。我国拖船建造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进入21世纪,
2、拖船的设计和建造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有港作拖船和远、近海拖船,以及为海洋石油平台服务的多用途守护船。港作拖船主要是用于操纵停靠港口的大型船舶离靠码头、进出港口和港内调头、移位等,要求船型小巧、操纵灵活,能提供大的拖力,但不追求航速、自给力和续航力。近年来,国内外民用港作拖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先进,马力也越来越大,:采用Z型推进装置,可实现原地全回转功能,操纵灵活;更有一些大马力港作拖船,还配有首侧推以达到更好的操控能力。拖轮的灵活操纵能力及其优异性能,提供了船舶操作使用上的方便与经济效益,尤其在港内作业的拖轮,其在操作方便性所产生的效益更为明显
3、。由于港作拖船的任务需求和工作特点不断延伸、变化,追求更进一步的机动灵活,更大马力是其发展趋势。同时,随着新的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对港作拖船功能进行了很大拓展,一些港作拖船还兼顾近海拖船的一些功能,如提高拖带能力和抗风浪能力等,故产生了新型抗风浪全回转港作拖船等,也是目前世界上同类船中最先进的一种。港作拖轮对于港口作业生产非常重要,因为各类船舶尤其是大型船舶必须在拖轮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安全地靠泊和离开码头,保证港口后序的装卸作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也逐年大幅提升,进出港口的营运船舶也越来越集装化、大吨位化(3如:巴拿马船型、好望角船型、大型LNP船越
4、来越多)。普通港作拖轮受拖力、操纵性能和船型结构的限制,协助一艘超大型船舶进出港,需要派遣4艘以上拖轮,其作业效率与经济性的滞后性日益凸显。目前,全国港口的港作拖轮以全回转拖轮为主,已能实现小范围的灵活回转,但传统的船型结构和设备的性能所决定的操纵性能已逐渐不能满足辅助大型船舶在狭窄和繁忙港口航行的要求,也不能胜任大风浪中拖带、护航等任务。通常拖轮都很坚固而且维修保养完善,港口的作业环境和条件相对比较良好,使得拖轮的使用年限很长,这一情沉使拖轮淘汰换新显得格外缓慢。然而,现今大型集装箱船、LNG、VLCC等船舶越来越多,18000TEU的超极限型集装箱已经在建造中,对港作拖轮助泊服务也
5、有更高要求。这些要求必然促进拖轮船型及动力系统的创新与开发——高效率化、多功能化、小型化及大动力化的新型拖轮,是适应航运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船舶虽愈造愈大,但船东愿意大型船舶消耗在港内的滞留睛间却很短;为满足船东的要求,常需动力强大操纵灵活的拖轮进行护航和助泊,以弥补大型船舶本身在灵活性上的短缺,保证安全和提高进出港效率,这一要求,促使港作拖轮船型的创新和结构的改进。港口拖轮的经营企业应立足于港口自身特点,放眼未来,一方面加快淘汰老旧拖轮,另一方面加快建造性能更加完善的新型拖轮,企业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为进出港口的大船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港作拖轮如何改进船型、提高性能,适应港口发展需要,
6、已成为拖轮建造厂和经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设计,在深入分析任务书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局出发,提出船体专业方面的几种可行性方案,分析比较,结合当前拖轮使用要求,满足经济、高效、合理的设计方案。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此次我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针对4800HP港作拖轮的施工初步设计。港作拖轮是一种为大型船舶进出港口提供助泊、拖带、协助掉头、沿海抢险救助等服务的小型船舶。3此次研究主要对船舶主要要素的决定、总布置、主机选型、船体型线、主要性能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通过计算、绘画、必要的模型试验及分析论证等技术手段,得出决定全船技术形态的总体方案。与此同时,在船体基本结构
7、,主要舾装设备、机舱布置、电力负荷及电站配置、机电设备选型等方面开展初步设计。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查阅、研究分析母型船资料及设计任务书,并结合船厂调研;2.编制总体制造工艺并绘制典型横剖面图;3.船体分段划分以及焊装工艺的编写;4.船台合拢建造工艺5.密性试验与下水工艺6.各节点、结构装焊施工图7.外文资料编译及论文整理8.论文答辩四、参考文献[1]顾敏童.船舶设计原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李柏然.港作拖轮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