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

ID:44056797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_第1页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_第2页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_第3页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2例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分娩的11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头位分娩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持续性枕后位;临床研究20世纪70年

2、代国内学者对产程和头位梗阻性难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但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头位梗阻性难产逐渐减少,近年来关于头位梗阻性难产的研究报道变少。头位梗阻性难产中枕后位是常见的,其发生率为6%~41%,其中60%转为枕前位[2]。第二产程枕后位的发生率为4%〜10%,正确处理第二产程枕后位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3]。本文对112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持续性枕后位不同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大庆油田总院分娩孕妇12120

3、例,先择持续性枕后位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枕后位组),年龄平均26.6±4.2岁。选择同期枕前位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枕前位组),年龄平均25.8±5.2岁,两组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第一产程胎心监护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2方法1.2.1分析指标统计两组母儿结局。①分娩结局包括:分娩方式、第二产程宫缩素使用情况、会阴裂伤、产后出血。②产程异常情况。③骨盆、产力、胎儿体重及头位分娩评分。④围生儿结局包括: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1.2.2诊

4、断标准①持续性枕后位:诊断按照凌萝达等[4]提出的标准。②产程异常:潜伏期延长216h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28h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宫口扩张500mLo⑥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时lmin或5minApgar评分W7分。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o见表2。2.3两组产程异常情况比较两组潜伏期延长和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

5、滞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枕后位组第一、二产程均正常26例(23.2%),第一产程正常而第二产程异常65例(58.0%),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异常21例(18.8%)。枕前位组第一、二产程均正95例(84.8%),第一产程正常而第二产程异常10例(8.9%),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异常7例(6.3%)。见表3。2.4持续性枕后位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特点比较持续性枕后位剖宫产组胎儿体重>3500g、徒手旋转胎头成功、分娩评分>10分、缩宫素静滴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与阴道产组比较

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10分者明显多于剖宫产组,头位分娩评分>10分者53例,只有8例施行剖宫产。困此头位分娩评分10分是决定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的界艰值。持续性枕后位胎头下降受阻易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反过来又影响胎头旋转及下降,最终出现梗阻性难产。本研究剖宫产组高浓度缩宫素静滴者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提示继发性宫缩乏力,静滴缩宫素不宜盲目增加药物浓度,应分析原因并适时行剖宫产术。参考文献1王淑雯,杜建秋,牛景霞,等•科学技术成果报千[A].中国妇女产程的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7、.12-15.2GardbergM,LaakkonenE,SlevaaraM.lntrapartumof408deliveries[J].ObstetGynecol,1998,91(4):746-749.3SenecalJ,XiongX,FraserWD,etal.Effectoffetalpositiononsecond-stagedurationandlaboroutcome[J]・ObstetGynecol,2005,105(4):763-772.4凌萝达,顾美礼主编.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

8、社,2000,290-321・5刘淑芸,刘❷.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的处理及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8):462-464.6范玲,黄醒华,王琪.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围产儿预后[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2(10):620-622.7冷波,王丽霞,宋朝晖•持续性枕后位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4):239-240.[收稿日期:2008-05-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