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61例临床病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61例临床病理分析柴潇摘要:6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邯市四院30年来6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平均45.6岁,第一期51例,占83.6%,粘液性的36例占59.1%,浆液性的20例占32.8%,混合型的5例占&1%。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30例术后辅以化疗。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其有效地治疗手段。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手术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七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Z间,是指瘤细胞增仝达2〜3层,由一定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和少数核分裂相,但无
2、间质或包膜的浸润。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61例,经住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切片证实为卵巢交界性肿瘤,其中粘液性36例,浆液性20例,混合性5例。2结果2・1发病年龄发病年龄平均45・6岁(23〜65岁),小于30岁的11例,大于50岁的33例。2.2临床症状常见症状为腹部包块、腹胀及阴道出血,部分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2.3肉眼及镜下病理检查粘液性交界性肿瘤多为单侧性,体积较大,切面见胶冻状粘液,60%为多房性,合并腹水者可见;镜下可见瘤细胞增生达2〜3层,由一定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和少数核分裂,但无包膜及间质内浸润。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双侧多见,体积较大,卵巢表面为无数大小不等的囊状粗乳头所布满,犹如一串水
3、泡。切面大部分为囊性,少部分为实性,单房多见。镜下可见细胞增生明显而略有异性,排列不齐,或由上皮芽形成。2.4临床分期按FIGO卵巢肿瘤标准进行分期,浆液性笫I期占83.6%,第II期占16.3%,第III期占0%;粘液性第I期占79%,第II期占12%,笫III期占9%;混合性第I期占100%,笫II、III期均占0%。2.5治疗方式2.5.1根治性手术:61例患者中,28例性根治性手术。手术中行全了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2.5.2保守性治疗:33例行保守性治疗,25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8例加对侧卵巢楔形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2.6随访结果共随访48例,I期随访40例,II期以上随
4、访8例,失防13例,平均随访45个月,均健康。3讨论3.1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其生物学行为界于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1929年由Taylor首次报道,1973年WHO正式采用了交界性肿瘤这一名称。在临床患者年龄较轻,期别较早,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约为90〜100%。木组平均年龄45.6岁,第I期52例片84%,所有病例平均随访45个月,随访结果提示了交届性肿瘤良好的预后。3.2卵巢交界性肿瘤发展缓慢,有晚期复发的特点,可迟至20余年复发,复发肿瘤仍未交界性。但文献报道极少数病例也可能发展为浸润癌,虽然这是否为新的原发肿瘤尚难排除,但对复发或新的肿瘤的早期诊断仍依赖于长
5、期随访,故对交界性肿瘤患者应长期随访。3.3临床分期及预后本组随访的I期40例,II期8例,III期2例全部存活。提示临床分期无论早晚,预后均较好。3.4手术方式及预后冃前,手术为交界性肿瘤最重要、最基木的治疗,手术方式为保守和根治两类,其体采用哪种方式依据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对生育的要求而定。本组随访了40例I期患者,其中20例行根治性手术,28例行保守性手术,均全部存活。故认为I期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是可行的,可保留年轻患者的生育和内分泌功能。木组已观察到4例年轻患者在随访期间正常妊娠及分娩,提示对I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但须严密随访有无复发。2.5化疗与预后卵巢交
6、界性肿瘤化疗效果报道不一。对晚期交界性肿瘤,术后化疗是否有益,冃前仍有争论。有学者报道晚期患者术后有残留病灶者加以化疗后,可有部分患者病灶消失,说明化疗有一定作用,但未发现化疗能改善预后。张震宇等研究也发现术后辅助治疗不能改善交界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并主张I期及其他期别术后无肿瘤残留着可不加化疗,而术后有交界性肿瘤残存病变时应行辅助化疗。木组对大部分患者给予了化疗,冃前为止,患者预后良好,但由于复发及死亡例数极少,尚难以评估化疗的效果。继续加强随访工作,可能有助于评估。参考文献:1连利妲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74〜5022顾绥岳主编•外科病理学•第1版
7、•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18〜4193张震宇,洪婉君,李凌•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9):5563BellDA,ScullyRE.0varianserousborderlinetumorswithstromalmicroinvasin:areportof21cases.HumPathol,1990,21:397.4GershensonD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