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的改革

教育体制的改革

ID:44048163

大小:55.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教育体制的改革_第1页
教育体制的改革_第2页
教育体制的改革_第3页
教育体制的改革_第4页
教育体制的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体制的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原川有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过程。像以前经常采用的“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方法越来越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使用,更多地在课堂上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启发式、目标教学、□学与辅导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出现在课堂上。其中最经常、使用最方便的就是问答模式,即通过课堂提问來加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和促进作用。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前者是提问,后者是所谓激“问”.而激“问”又常常需要教师先用提问的方式

2、去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数学教师的提问艺术显得比其他任何学科教师更为重要.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徒劳的提问”.表现在:(1)目的不明确;(2)零碎不系统;(3)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4)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5)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间隔停顿;(6)用语不姿,意思不明,甚至随口而发不计后果•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充斥的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地答“是——"、“不对一一”•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卜,流于形式.1我认为,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可望实现有效的提问

3、.1.1激趣性提问这是为了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令学生由于心生疑窦而造成悬念,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形成理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的提问.这类提问在实践中涌现甚多,举不胜举.如:[杆(枪杆、7三臂与胸部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交叉成许多平行四边形就能拉开与关闭?一一(1)AABC原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B二AC,不幸被墨水涂没了一部分,只留下底边BC和腰AB的一段(用纸板遮扌当).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画出原来的三角形?并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2)为什么射击时用手托住扌而银行的铁栅门多用多条窄钢板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此种种,

4、听似闲言,却能使课堂气氛活跃.1.2迁移性提问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其间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在提问或学生回顾

5、

6、

7、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内容中去.比如在讲“分式的约分”这一内容时,可直接出示题目由学生约分,冃的是让学生将小学关于分数约分的概念和方法迁移到分式.在学生根据独立练习所悟,对比分数约分,尝试性地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后,再冋答教师的迁移性提问:(1)什么叫分式约分?(2)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3)对约分的最终结杲有什么要求?(4)对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的分式可以怎样取名?1.

8、3铺垫性提问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降低思维难度,并给学生解决问题指出方向,可以铺垫性地提问道岀转化的途径或指向•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当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后再问:“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能得到什么启迪?”这样一來,怎样引辅助浅的难点就很容易被突破.在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后即可问:“梯形的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呢?”问题就象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学生急于探究奥秘的好奇和好胜心理的涟漪•问题也同时隐含着与三角形中位线的类比,引起联想或猜测——(1)与底边有关;(2)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这类问题如

9、放开让学生探索,课堂将呈现勃勃生机.1.4发散性提问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多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以沟通不同部分教学内容的联系,对于提高探索能力、培养思维能力颇有好处.这类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和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一题多解、题FI引伸推广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列I题分别改编成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无解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问题,二次三项式的恒等问题,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从而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1.5激疑性提问宋代理学家朱熹说:“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

10、矣”,“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教师若能在其似通非通,似懂非懂时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平行线的定义学生不难理解,学生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可反过来问学生:“为什么要限定在同一平面内呢?”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空间扩展,搜寻或想像出反例,从而加强空间观念和对平行线的理解.又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不妨提出问题:若两个三角形各有5个元素(边、角)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起初,几乎所有学生会认为5个元素中必然含有边的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教师可提出“对应相等”与“分别相等”有

11、无区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于是,学生开始“无疑处生疑”,动脑筋思索,直至构造出反例:△ABC中,a二27,b二36,c二48△A'B‘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