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48117
大小: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8
《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思想造就人生,意识决定形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这革命性的变化首先是体现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涉及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学车月的革新,而二者的主题都是施教者……教师。因此,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冇观念,既是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全面开展课程改革的第一步。这次课程改革的主题就是以人为本,重视学牛自主发展,变学牛被动地“学”为主动的“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金钥匙,通过其主动参与获得“活”的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死”知识。但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不结合新的教育
2、形式同步发展,这个课改也就是最多“形式”一下,走走过场,是无法切实开展下去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说这次课改,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自主发展。饮水思源,见错思过。对于还待改变的传统教冇观念,我们首先剖析一下当前教师的从业心态,人致有以下儿类:"1、III弊沿袭型。由于教师本身就是111学制屮成功跨越中、高考独木桥者,既受应试教育之害,也受应试教育之惠。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越为当年考试的成功而自豪,也就越捍卫这种教育,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便把旧弊当传统了。2、教育懒惰型。师徳素质不高者,在教育体制改革前沿,尚未意识到
3、事业的危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然也就不思进取,不愿创新,只是一味的机械重复教授,这是懒惰的思想在作怪。3、畏难情绪型。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部分年轻教师身上,他们初为人师,血气方刚,对自己选择的事业还是颇有儿分抱负和理想的。但理想与现实Z间总有些困难与挫折存在,在教行实践的前线上,常会因经验的缺乏或没冇改革环境的配合而遭遇啜着挫折,意志薄弱者便会冇一叶障II,力念俱灰的感觉,从而变得颓废起來。因畏难而保守,驻足不前,不能持之以恒地探索下去。4、生活功利型。当前的教育评估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关于及格率、优生率、平均分等于教师的
4、评优晋级密切相关,在改革前沿,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愿放弃眼前利,甘当改革牺牲殆,因而纵然不U•陈腐,却仍埋头操刀,这是功利心使然。当然,让应试教育模式流传至今的必然还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新-轮的课程改革已开始,新型教育的春天止来到,无疑止给了迷茫的教育丄作者一次反思、一些压力、一些动力,抑或一种鼓励。为了让教师早日适应并融入到新的课改人潮中去,我们可从以下儿个方而來思考课改中的教育观念:1、树立新的教育服务观念。在中国的教育史中中,孔夫子被尊称为“孔圣人”,可谓师道尊严的极致。但两千多年过去,若仍抱着唯我独尊的世道准眼
5、思想不放,那就有几分顽固不堪了。新型教育理念因是服务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学”的,为学生服务,“授Z以血”不如“授Z以渔”嘛,尊敬师长的美德应体现在牛活礼仪上,而不是知识的尊卑传道中。就知识而言,师牛•是平等互动的,所以才有“青出于蓝二胜于蓝”,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才不以先学而口高,学牛也不以后学而口低,所以师牛平等探究,互动教学,其乐融融。2、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人的情绪心态要受环境氛围的影响,I佃就教师而言,激发其课改热情的莫过于教育界浓厚的课改氛围。当前的课改培训学习、教研活动,理论研讨以
6、及通过优质课竞赛树立“课改标兵”,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措施,是促使止确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外因z—。3完善配套的教育评估制度。人本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也要食人间烟火的,功名利禄对人而言,既是动力也是阻力的,配套的教育评估制度的完善,才能更最大范闌的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当它与课改方针协调统一•时,它就成了最好的课改动力,反之,则是课改最人的阻力,久Z,止确的教育观念就会流失埋没没,也许教育又会重蹈覆辙。4、促进社会与教育全方位的和谐统一。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为人服务的宗旨也昭示了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认同。学校
7、作为教育的载休,其生成更有赖社会的支持。如果劳动就业体制不与教育相统一,那么,“脑体倒挂”、“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读书无用论”将会周而复始地肆虐世道,摧残教育。所以社会与教育全方位的和谐统一,也是形成止确教育观念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认识在延伸,教冇在发展。我们关注新课程改革,从“头”做起,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必能拓出21世纪教育的新天地。一、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1、我国传统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已暴露出其局限性。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和统一。这为培养统一的国民素质起到了很大
8、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集权机制下的单一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单一的课程开发模式不可能解决学校遇到的所有课程问题,课程的适应性左,特别是像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这一情况就显得更为严重。另一方而,单一的课程开发模式不能很好的发挥地方、学校乃至社区独特的优势、传统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