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崇明农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崇明农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崇明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主要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对崇明县新河镇5个行政村18岁以上居民8520人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主要危险因素及合并症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1.6%;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5.16%、21.09%和8.59%。结论:崇明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高脂高盐饮食、活动少及家族史。开展健康教育,完善个人健康档案,提高防病意识,対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
2、用。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2-0059-03AnalysisofhypertensionriskfactorsinruralChongminganditspreventionandtreatmentcounlermeasuresCAIHuifeng(Xinhe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ChongmingCounty,Shanghai202156,China)髙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Z-O随着农民生活水平
3、的逐渐提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病,致死、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來沉重的负担[1]。本文结合居民健康体检,对新河镇农村高血压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崇明县新河镇所属5个行政村18岁以上居民8520人,其中男4690人,女3830人。1.2方法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对新河镇18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心肺听诊,血压和血糖测量。血压测量严格按照《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的操作要
4、求。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慢性疾病、家族史和合并症情况。1.3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3]的诊断标准,非同日血压测量2次以上:收缩压M140mni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如血压在正常范围,但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亦作为高血压病患者。1.4危险因素界定标准吸烟定义为一生中每天至少吸1支,连续或累积6个月及以上者。饮酒的定义为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饮12标准杯的啤酒,葡萄酒或白酒,1标准杯相当于330ml啤酒;或100ml葡萄酒;或30ml白酒(大约含12~15g酒精
5、)。高盐饮食指每天食盐摄入量>6g,高脂饮食指每天脂肪摄入>50g,少运动指每周运动少于3d,每夭25为超重,>30为肥胖。2结果2.1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索分析新河镇8520名18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者1840人,患病率为21.60%,其屮男1045人,女795人。年龄18-81岁,平均(49.5±3.5)岁,病程2~40年,平均(27・1±6.3)年,新发病者502人,占高血压总数的27.30%o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见表1。2.2高血压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情况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647人(35.16%),合并脑血管病者388人(
6、21.09%),合并糖尿病者158人(8.59%);其中冇2种以上合并症者302人,占16.41%03讨论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病程长,致残和致死率高。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发生了根本改变,农业机械化使得劳动强度减轻,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加。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4次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2002年为18.80%[4],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显示,2012年新河镇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1.6
7、0%,英中27.30%为新发病患者。低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31.30%的水平[5],说明农村高血压病防治同样重要,刻不容缓。在新形势下,探讨农村高血压防治的模式和措施是社区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6]。研究结果显示,新河镇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高盐饮食、体重,运动少及家族因素有关,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高血压患者対自己血压的知晓率却不尽如人意,多数患者对高血床防治知识不甚了解,对高血压的危害性知道不多,一般不会主动就诊,认为只要无自觉不适症状,服药是多余的,甚至有个别村民相信迷信而晦疾
8、弃医。高血压病的“三高”现象在新河镇也得到了体现,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647人,占35.16%,合并脑血管病者388人,占21.09%;而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7]。因此加强农村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做到未病防病,有病早治,病后防残,依然显得十分重要。单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