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

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

ID:44041702

大小:41.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8

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_第1页
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_第2页
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_第3页
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_第4页
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摘要】巢元方是隋代著名医学家,他医术高明,精通医理,主持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医病因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在医学上首创病源学理论体系,对各类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诊断和预后等均有独到见解,在中医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关于巢元方的医德思想,可以从他所具有的“荟萃群说、裒集众长”的医学撰述之风和“观察缜密、求实创新”的科学研究态度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关键词】巢元方;医德思想;研究巢元方(约550-630年),隋代京兆华阴(今属陕西省)人,著名医学家,隋大业年间授太医博士,后升为太医令。他医术

2、高明,精通医理,对疾病病因、病源和证候的研究尤为精深,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大业六年(610年),巢元方奉诏主持编撰而成我国第一部中医病因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在医学上首创病源学理论体系,对各类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诊断和预后等均有独到见解,在中医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关于巢元方的医德思想,可以从他所具有的“荟萃群说、裒集众长”的医学撰述之风和“观察缜密、求实创新”的科学研究态度这两个方面来探讨。1荟萃群说,裒集众长巢元方曾任隋朝太医令,即太医署的负责人。太医署是隋唐两代朝廷的专门医疗机构和教学机构,负责朝

3、廷百官的医疗和国家医学教育。凡在此任职的医生都是临床和理论俱佳的权威人士,巢元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高深的理论造诣。隋朝对医学十分重视,除了建立专门的屮央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以外,还组织医家编写人型医学著作。巢元方奉诏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专述病因理论,同时奉诏主持编撰《四海类聚方》,专述临床治疗,二者相辅相成,成为隋代大型医疗配套著作,可惜《四海类聚方》早已佚失不传。《诸病源候论》,简称《巢氏病源》,又名《巢氏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总论》,它是我国第一部由朝廷敕编、集体撰作、系统论

4、述病因和症候的医学理论著作,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50卷,载列证候1739条,分别论述了内、夕卜、妇、儿、五官、皮肤、肛肠、外伤等各科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证候,也讨论了部分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摄生、导引、按摩等方法和步骤,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也冇不少精辟论述。《诸病源候论》首次对“屮医病源学”和“屮医证候学”进行了精细、准确地分类记载,对于研究古代病名、病源、证候、气功和养生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真可谓是“会粹群说,沈研精理,形脉之证,罔不该集。明居处、爱欲、风湿之所感,示针?、挤引、

5、汤熨之所益。诚术艺之楷模,而诊查之津涉”[1]。该书内容丰富,描述详尽,分析准确,明确易懂,是医家案头常备用书之一,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赞曰:“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之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究其指要,亦可云证治之津梁矣[2]作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和证候学专书,《诸病源候论》具有“裒集众长,共相讨论”的特点,征引前代典籍十分丰富,使许多古代珍贵医学资料得以保存。周学海在《新刻病源候

6、论序》中云:“然而汉晋之间,明医辈出,类能推见人义,施治有效,故其论颇多可采。历年久远,散佚不可复见矣。独隋巢氏所辑《病源候论》见传于世,今口而欲考隋唐以前明医之论,独有此书而己耳。”[3]陈邦贤在《中国医学史》中说:“巢氏《诸病源候论》既吸收印度医学学说,更吸取塞外各民族的疾病知识,以成此巨著。”[4]该书虽然廊采众长,但重点还是对魏晋以来的医学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后世中医学影响深远。如: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载录了许多《诸病源候论》中的内容;唐?王卷的《外台秘要》(752年)中,一般先在门类之前引用《诸病

7、源候论》中的观点,阐释疾病概念以及病因病机,然后列治病诸方;宋?王怀隐等人撰写的《太平圣惠方》(992年)也载录了《诸病源候论》屮的内容,同时,宋朝把该书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读教材;日木医家丹波康赖的《医心方》(984年,相当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亦仿《外台秘要》的体例,在每门Z前引录《诸病源候论》的“病候”内容;元代将该书“列医门之七经”中,作为中医经典著作;明清时期,该书刻印更多,流传更加广泛。2观察缜密,求实创新在病因方面,巢元方通过缜密观察,突破了许多前人见解,提出了新的论点,提高了我国病因学的水平。例如,关于流行

8、性传染病的认识,在隋代以前大都概括在伤寒、温病和时行病中,认为是由于气候的变异导致人触冒之而发。但巢元方通过仔细观察,创造性地指出:“伤寒之病,但人有自触冒寒毒之气生病者,此则不染着他人。若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英乖戾之气而发病者,此则多相染易。故须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5];“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