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研究探究

作文教学研究探究

ID:44040740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作文教学研究探究_第1页
作文教学研究探究_第2页
作文教学研究探究_第3页
作文教学研究探究_第4页
作文教学研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研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写作训练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表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2.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调动生活情趣热爱主活【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难点:提炼素材深入思考【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先查找资料,认真阅读知识链接部分,积累基础知识。然后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思路,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勾页出疑惑点。2.小组谈论交流,解决疑惑点。【知识体系图】厂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厂抓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1调动生活情趣热爱生活要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k心音共鸣触动心灵的人和事sc从表象到本质,

2、从个别到一般V<提炼素材深入思考反复思考,不断深入V.【课时安排】一课吋【知识链接】1•以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为触感点在这类感想性作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时间的发展过程或细节特点等均可成为出发感想的触感点。这个触感点或贯穿全文,或在文中画龙点睛,或时显时隐地统摄感想过程和材料,成为写作内容的主线。2.以物为触感点从生命现象看,物有静动之分。“静”物包括的触感点可以是其形、色、态及其构成和搭配关系等;“动”物除此之外,还包括其生、生长特性、规律、生命现象特质等。这类题材,一旦触感点明确了,则一般都应由物及人,通过联想,将主题推而广

3、之。3.以“虚接触”的事物为触感点(想象、读史、读书类文章)这一类感想性作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触发感想的虽然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食物,但“感”的内容却是来源于生活,是真实可信的,而虚拟的事物只能作为前提条件。同学们在明确了前提可能囊括的范围后,抓住一个“感”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自己感受最深、触动最大、关系与前提最契合的点或面作为“感”的内容设置行文即可。【自主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屮,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

4、昔口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來,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晩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

5、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To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

6、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

7、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合作交流】1・说说生活屮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2.怎样根据触发感想的材料的类型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行文内容?3.应怎样选择触动心灵的材料?【我的收获】【反思】【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组长综合评价自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质疑自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质疑附录:关于文章材料的选取:应着眼于“小”。在下做事,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好文章。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屮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应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

8、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应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木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