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药临床论文:氟米松与维A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医药临床论文:氟米松与维A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观察-权威论文发表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ang.net医药临床论文:氟米松与维A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观察【摘要】H的观察复方緘米松软膏与维A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寻常牛:银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対照组各36例。治疗组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対照组外用维特明霜,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89%,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差界有显箸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2.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2、)o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安全性高。【关键词】氟米松;维A酸;寻常性冃前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外用药物有润脐剂、角质溶解剂、煤焦汕、皮质类固醇激索、蔥林、钙泊三醇等。笔者T2008年广12刀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商品名奥深,中国香港澳美制药厂研制)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结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均为在木院就诊的具冇典型临床特征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共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6、70岁,平均(43.5±14.2)岁;病程3月~10年,平均(63.3±20.4)月;皮损占体表而积的3%~30%。患者随
3、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PASI评分具可比性。所有患考在1个月内无内服或外用皮质类同醇、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药物。1.2治疗方法治疗组外搽复方氟米松软膏2次/d;对照组外搽维特明霜(全反式维A酸,由山东徳美克公司生产)每晚1次。连用6周,每2周复诊1次,于第2、4、6周评定疗效,记录用药前后病情及副作用。根据银屑病皮损程度PAsI评分方法对■每个患者的皮损面积、红斑、浸润、脱屑分别评分。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合并应用其他药物。1.3疗效判定标准基木痊愈为PASI评分减少95%以上,显效为PASI评分减少60%以上
4、;进步为PAsI评分减少20%以上;无效为PASI评分减少2096以匚有效为基木痊愈与显效例数Z和。1.4统计学处理两组PAST评分经方差齐性检验后,用t检验,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用x2检验。2结果2.1临床疗效两组治疗第2、4、6周PASI评分见表1,临床疗效见表2。2.2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5.*56%(2/36),表现为局部轻度烧灼感,但可耐受,1周后消失;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8/36),表现红斑、脱屑、瘙痒和烧灼感,2~3周,逐渐耐受,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81,P<0.05),所有不良
5、反应发生者均坚持完成疗程。3讨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涉及到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微血管异常、神经精神因素以及神经介质等多方而原因。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环抱素前阶段和环砲素后阶段。环砲素前阶段,研究的重点是表皮增殖,此阶段的治疗多属-权威论文发表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ang.net于观察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环他索后阶段,研究的重点为免疫系统,银屑病被认为是一种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变化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异常分化及局部炎症[2]o复方氟米松软膏含0.02%匹伐氟
6、米松及3%水杨酸,其中氟米松作为一种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索药物,具有抗炎作丿IJ,能够抑制T细胞活性,叮选择性作川于钙离子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使钙调磷酸化酶失活,从而抑制依赖活化T细胞核因了的细胞因了基因的转录,包括一些早期T细胞激活所需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索TL2,IL3,TL4及粒细胞巨箴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氟米松还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可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IL8及其受体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过度增殖等[3]。3%的水杨酸具冇角质剥脱、轻度的抗细菌及抗真菌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稳定皮肤屮的保护性酸性皮层[4]。维A酸制剂
7、是治疗银屑病的一线用药,但其常见局部刺激不良反应发牛(如烧灼、刺痛、瘙痒、红斑等),故临床多与含糖皮质激索的外用制剂联合应用[5]。本研究对照组单用维A酸制剂,虽疗效尚对,但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明显高于治疗组(5.*56%)。治疗组2周起效16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该药物起效快,可以在较短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痛苦。两组在第4周疗效无明显差异,在第6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疗效又高于对照组,说明该药物持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直至皮损接近并恢复正常。笔者认为复方氟米松用于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可较快取得疗效,
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参考文献[1]赵辨•临床皮丿庆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69770.[2]JGKruegerandBowcock,Psoriasispathophysiology:currentco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