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30525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互助县脱毒马铃薯繁种现状及发展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互助县脱毒马铃薯繁种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阐述一互助县脱毒马铃薯繁种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互助县脱毒马铃薯繁种,为提高当地经济效益提供参考。关键词脱毒马铃薯;繁种;问题;对策;青海互助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8-0109-01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山川相间,形成了自然的隔离带,加Z海拔高(2100-3000in)、气候冷凉(年平均温度约3.4°C)、H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紫外光辐射强,农作物病虫害少,交通方便,并具有悠久的栽培也史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是开展脱毒马铃薯繁种
2、的最理想地区之…,所生产的种薯纯度高,种性退化慢,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人力发展脱毒马铃薯繁种业,对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互助县脱毒马铃薯繁种现状马铃薯是青海省十大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青海省政府对马铃薯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使全省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达到87%。2012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478万hn)2,鲜薯总产达192.2万t。借助互助县自然条件独特、气候冷凉、自然隔离条件好、蜗虫少、品种退化慢的优势,当地建立了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由科研、推广、企业联合参与的脱毒种薯“四级”种薯生产
3、体系,并形成年生产脱毒苗400万株、微型薯800万粒的能力。2013年,以霍普兰德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面积达到1・2万hm2,其屮原原种基地133.33hm2,原种基地0.12万hm2,一级、二级种薯基地1.07万hm2,全县马铃薯脱毒化达89%O2互助县脱毒马铃薯繁种存在的问题2.1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久缺基础性投入,互助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受信息渠道较窄、仓储设施缺乏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市场价格波动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种薯基地生产规模小[1-2]o主要是
4、脱毒苗、微型薯工厂化生产规模小,组培室、网室不能满足生产所需,生产的脱毒种薯还不能满足供应互助县及周边部分州、县的生产用种,更谈不上为全省生产供应马铃薯脱毒种薯。二是种薯贮藏设施落后,生产的种薯不能及时全部收回贮藏,人多数种薯由农户釆用地窖、山洞等传统的方式贮藏,该方式不但分散、规模小,而且降低了种薯的活性,导致种薯损耗很大,很难适应脱毒种薯的大规模生产需要。2.2机械化水平不高互助县的农业机械化大多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缺乏大屮型播种、屮耕、收获等农机具,且受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制约,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目前,互助县乃至全省马铃薯生产仍停留在以
5、人力、畜力为主要特征的落后生产方式,机械化生产几乎是空白。尤其在马铃薯收获期,人少地多,劳动强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3]。2.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互助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身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冇限。龙头企业加工产业链比较短,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发展缓慢;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善,体系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零散,组织化程度不高,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2.4农业服务体系薄弱一是农技推广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二是推广体制不顺。县、乡2级农技推广部门工
6、作脱节,新技术、新成果很难及时全面推广,尤其是乡镇一级推广站的管理体制不顺,很多乡站技术人员每天忙于行政事务,很少有精力从事专业工作,科技服务不到家,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常规技术的普及;三是农技推广经费紧缺,导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缓慢;四是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4-5];五是以种植业、农业机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渔业、科技培训等为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薄弱,服务功能没有得到有效提升。2.5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乡务农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这些人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削弱
7、了以现代科技改造农业、靠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3发展对策3.1选育和推广新品种进一步加大脱毒马铃薯繁种力度,选育和推广抗旱、抗病、优质菜用型和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建立和完善脱毒快繁中心及标准化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在满足全县用种需求的同时,开展对外繁种。3.2制订政策,加大投入各级及相关部门从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倾斜,尤其在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种薯储藏设施设备方面,在集约化繁种基地农业机械购置等方面亟需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以改善制繁种基地的生产条件和技术创新手段,迅速扩大种薯的牛产、加工、储藏能力,着力提高种薯质量,健全和完善试验、示
8、范、生产、加工、仓储、检验等各个环节,促进育、繁、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