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心理学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从医学心理学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ID:44029416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从医学心理学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_第1页
从医学心理学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_第2页
从医学心理学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医学心理学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医学心理学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概括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完全安宁。关于健康的定义就决定了临床医生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不仅仅只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必要的有生理和病理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知识,其包含对自身的心理调适和对患者的基本心理分析。就要求医生通过对医学心理学学习,从而获得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观。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还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环境和人在生存

2、过程中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从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对病患个体性的医治。1从临床医生本身方而看,临床医生必要也必须学习医学心理学。医生的责任有三个方面,一是诊断和治疗,二是预防和保健,三是为社会提供安全感。换句话说,医院以及医生的存在就是为群体的健康和生命提供了心理上和现实中的安全保证。由此可见医生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其责任的重大。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也有其自身的心里特征。和任何行业一样,医生具有自己的生存需要,戒奶和被接纳被尊重的需要,拥有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其心里也同样被社会环境

3、所影响。不管是过去的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还是现在由指导=合作型逐渐转变到成共同参与型,医生在疾病治疗中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与引导者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只是生理机能上的损伤和缺陷,心理方而同样存在巨大的影响力,比如精神性尿崩症,精神性糖尿病等。由于现在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现在的临床医生在做任何医治过程中,在生理方面治疗过程中,同样要兼顾患者的心里因素和社会经历,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患者心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个体差异,只有与患者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依赖的平等关系,才能实

4、现治病救人的目的,也就是直接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基本机能,以便更好的了解到病患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对患者做出更好的关怀和治疗如果一个医生缺乏基本医学心里技能,医患沟通不畅,或者说在语言交流中缺乏思想情感,忽视语言交际的艺术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漠视患者语言中传达的情感和信息,容易导致患者的不配合治疗,紧张的医患关系,其至是医患纠纷。2从病患方面来看,临床医生应该具备基本心理学技能。由于每一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知识结构、特定的生活经历,就造就了不同个体的不同世界观,疾病观。患者在就医过程

5、中,具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需要,患病期间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成就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就使病人产生了对医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有不同的要求。病患过程中的回答夹杂了大部分心里因素,或是对自身疾病的焦虑,恐惧,或者是漠视,或者忿怒等等。然而患者的心里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理治疗。就像癌症,绝大部分的癌症是可治愈可控制的,但是癌症却保持着高死亡率,事实上,有90%的人都是因为心里负担,被癌症吓死的。这个吋候病患对医生的治疗的要求就是,医生能从自己现有的个人情绪意识和个性的不同方面综合考虑医治方法,潜在

6、的要求医生要心身同治而不只之身不治心。新的医学模式将医患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强调了患者自身的潜能发挥和自我的调节作用,这也是患者对医生具备心理学基本技能的强烈要求。3总结21世纪的医生应该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培养出的新型医生,应该是一个不仅仅只拥有熟练医学专业技能的医身的过时的传统医生,更应该是一个耐心倾听、细心观察、敏锐交谈,能结和运用基木的心理学技能來帮助病人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初级保健直至高级医疗服务,为打造健康社会打下良好根基的医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