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

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

ID:44028060

大小:9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8

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_第1页
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_第2页
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_第3页
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_第4页
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剖析系部工作指导一、专业所需提供给检查组的材料(1)专业剖析自评报告(2)专业剖析特色报告(针对学院主体专业)(3)专业剖析分项目自评报告(55项)(4)专业剖析分项自评汇总表(5)专业剖析自评材料①剖析现场11盒分装;②原始性材料不摆放在现场,由检查组根据需要,向专业索取。(6)专业所属教师名单(7)专业所属04级学生名单(8)专业技能测试题库及评分标准二、各项调查问卷以下调查问卷由评估组下发至专业所属系部,各系部应按要求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上交评估组秘书。(1)专业情况表(专业带头人填写)(2)专业产学研合作调查表(专业带头人填写)(3)专业剖析学生调查问卷(本专业04级学生3

2、0名填写)(4)专业剖析教师调查问卷(承担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和实践)任课教师5-8人填写)三、具体工作指导1.专业所属的系部主要领导(包括系主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等)和专业负责人必须在专业汇报、专业材料检查现场,以便现场解答检查组的提问。2.上午9:00之前,检查组将教师(学生)座谈会、教师(学生)个别访谈、参加专业技能测试的学生人选确定后,各系部应派专人及时通知相关人员。3.各系部在专业材料检查现场应安排一名资料员,以便检查组需要检查原始资料(不在现场)时,尽快送交材料。4.下午进行的教师(学生)座谈会开始前5分钟,系部应安排相关教师(学生)进入会场、就座

3、。个别访谈的教师(学生)应随传随到。5.各系部应布置好下午进行的专业技能测试的现场,安排好监考教师、评分教师,参加技能测试的学生应提前5分钟就位,由检查组成员从专业所提供的题库中抽取试题后,开始测试。6.专业技能测试结束后,评分教师应现场评分,并将试卷和成绩上交检查组。7.检查组的午餐安排在学生食堂一、二楼;由各系部安排。8.各系部应做好现场的接待工作。如遇到问题,应及时解决。四、专业剖析关注的要点1.专业教育思想观念。是否经常开展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为地方和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需求对

4、路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1.专业调查与研究。专业调查与研究是专业设置和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专业剖析中必须提交详实的专业调研报告,充分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分析,包括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培养目标、规格、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质量需求分析),坚持每年有计划地开展行业和地区人才需求和预期职业岗位(群)调查,并能以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优化专业内涵。专业调研要求有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专业调研是否充分、详实、可信是专家特别关注的要点。2.必须准确、规范表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专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

5、位(群)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目标定位不宜过高、过宽、过泛,强调目标与条件的一致性。培养目标应依据教高[2000]2号文附件一: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进行表述,强调目标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规格或毕业生的质量标准是指为该专业学生设计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应与培养目标一致),基本学制(学分或学年)、双证制要求及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规定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是否准确、具体,是否体现专业要求、社会需求和国家有关规定,是专家特别关注的,并会逐字、逐句审查的。3.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是专家重点审查的最重要的基本的教学文件。在审查教学计划时,一看计划制

6、定是否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调研和论证是否充分,审批程序是否严密;二看计划设计是否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6条基本特征(详见教高[2000]2号文附件第二条);三看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四看是否体现(落实)了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或订单式培养;五看是否体现(落实)了“双证制”人才培养制度;六看计划的总体结构优化程度,教学进程安排是否合理,总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是否合理,计划的可操作性,是否实施了学分制、弹性学制,课程的可选性如何等。4.课程体系、结构和科目课程设置也是专家关注的要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

7、择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的总和。从高职教育全局来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改变。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和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在课程重组、整合和优化方面,有二种途径:一种是在原课程体系基础上,通过修修补补,形成的一种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很难适应培养21世纪高职人才的需要,也是专家不欢迎的“改革”。另一种是从调查研究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实施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双证书制”为切入点,重组课程体系(理论的,实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