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187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187例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组187例病人中,男103例,女84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0.6岁;病程7d〜2年。单侧启患病167例,其中右侧71例,左侧96例;双启同时患病20例。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随机选择同期仅给予西医治疗的186例肩周炎病人作为对照组,其屮男99例,女87例;年龄42〜65岁,平均50.4岁;病程7d〜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诊断标准肩周炎的诊断参照《骨科手册》屮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口]:①屮老年人,缓慢起病,无明显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史;②肩部疼痛,夜间更甚;③患肩功能障碍,活动受限;④体检局部
2、冇丿玉病点,部分病例可冇川部肌肉痉挛或萎缩;⑤X线摄片除外骨病,排除颈推病、肩部肿瘤及英他疾病。1.3治疗方法观察组给沖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手法推拿、口服屮药、红外线理疗和局部封闭。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每次0.2g,每天3次,并嘱病人坚持患眉的主动运动和功能锻炼。1.3.1手法推拿病人正坐于方凳上,医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拨动5〜6次;再拨动病点附近的冈上肌、冈下肌、小I员I肌、大I员I肌并施以按揉滚推手法;按揉滚推菱形肌、斜方肌等在肩部的附着处。医者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侧于•腕作牵拉、摆动和旋转活动;再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仲动作;再做被动上举动作。
3、医者手握患肢手部,做抖动放松动作7〜8次,结束于-法治疗。推拿时应根据病情轻巫酌情施治,逐渐加大活动幅度,不可过度用力,以能承受为宜,尤其在疼痛期,手法宜轻柔。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15min,每治疗6d休息1d,7d为一疗程。嘱病人每日作患肩关节的主动运动2次,每次约15min,包括询厉摇摆、外展内收、前屈后仲、上举旋转等,并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逐渐加人活动幅度;做“手拉滑车”、“蝎子爬墙”等功能锻炼。1.3.2中药治疗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治则,以自拟“舒肩汤”加减,处方如下:炙黄罠15g,鸡血藤15g,当归12g,红花6g,杜仲12g,淫羊Ml5g,川莒6g,木瓜9g,桑枝15
4、g,桂枝6g,羌活9g,炙甘草9g°川法:清水略加漂洗,用凉水浸泡约1h,水煎两遍,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每服6d停药1d,7d为一疗程。1.3.3红外线理疗使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患肩,灯距照射点为30〜50cm,治疗剂量以病人患启局部感舒适,皮肤出现均匀的浅色红斑为宜,每次约20min,每口1次,每治疗6d休息1d,7d为一疗程。1.3.4局部封闭病人取坐位,在患启的启儁、启外俞、启井、启贞、天宗、附分及阿是穴等穴位周圉寻找压痛点,每次选取2点压痛最明显处进行封闭治疗。选点后作好进针标记,每点用6号针头5mL注射器吸取地塞米松注射液5mg(2.5mL)加20g/L利多卡M[2]2.5mL
5、注射,局部皮肤消毒后,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刺入深度1.5cm左右。进针时避开神经、血管,并确认未误入胸腔后将药物缓慢注入,注射完毕后川消毒T棉球在针孔处按压约3min,然后以创可贴保护针孔。7d-次,可连用3〜5次。1.4疗效评价参照《骨科住院医师手册》进行评价[3]。痊愈:患肩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肩周压病点消失;好转:患肩疼痛症状减轻,肩关节功能部分恢复,肩周压痛点大部分消失;无效:患肩疼痛症状未缓解,关节功能未改善。1.5治疗结杲观察组经治疗1〜4个疗程,痊愈"5例(61.50%),好转72例(38.5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7例(4.30%),好转45
6、例(18.82%),无效134例(72.04%),总有效率为22.58%。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髙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22.210.25,P<0.01)o2讨论肩周炎是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一般发牛于中老年人,多由劳累后感受风、寒、湿等因素而诱发。祖国医学认为,人过屮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致营卫失调,筋脉肌肉失养,易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引发此病。气血虚弱、肝肾亏虚致血不荣筋为其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劳损为其外因,内外因结合导致发病。早期肩关节持续酸痛,夜间尤甚,晚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可伴软组织萎缩,上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肩周炎在临床
7、上大致分为3期,即疼痛期(又称为早期或凝结进行期)、僵硬期(又称冻结期)和解冻期(又称功能恢复期),无论哪期病理变化,病人就诊中突出的表现是疼痛与功能障碍,故消除疼痛,改善功能是治愈此类疾病的关键。手法治疗早期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缓局部紧张状态,中晚期能够松解软组织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功能。中药汤剂屮炙黄罠升阳提气,淫羊顧、杜仲补肝肾壮筋骨,当归、鸡血藤、红花等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桑枝、桂枝、川莒、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