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24213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中西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结合治疗寻常座疮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屮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痊疮的疗效。方法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给予内服中药白草青肺饮、自体血封闭穴位、自配的颠倒洗剂(含有甲硝卩坐、氯苯那敏、维生素B6等)治疗;对照组118例口服美满霉索、螺内酯、维生索B6、外用0.025%迪维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一年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o随访一年,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草清肺饮、自体血穴位封闭及中西药配剂外用联合治疗寻常廉疮疗效确切。【关键词】寻常座疮;中西医结合;白草清肺饮;自体血
2、穴位封闭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364-03屮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19痙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疾患,好发于面部,重者亦可发生于胸背部,可以形成粉刺、丘疹、结节或囊肿等,常见于青年期男女,常伴冇皮脂溢出,呈自限性,青春期过后大多能自然痊愈或减轻[1]。笔者于2006年6月〜2011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座疮126例,病人信任性好,治愈率高,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4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26例,其中男
3、58例,女68例,年龄14〜36岁,病程8个月〜7年不等。对照组118例,其中男62例,女56例,年龄15〜34岁,病程4个月〜6年不等。所有患者都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组中以丘疹为主30例,以脓疱为主85例,囊肿结节性11例,对照组屮丘疹为主40例,脓疱为主69例,囊肿结节为主9例。皮损好发于颜面、胸背部。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排除标准对受试约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有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有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者;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3.
4、治疗方法(1)治疗组:①内服中夯白草青肺饮为基础方:白花蛇舌草60克、生枇杷叶15克、桑白皮9克、生梔子9克、黄柏9克、白芷5克、丹参12克、生甘草3克、上方加水适量,煎取汁300ml,分3次温服,每天一剂,每周复诊;加减,热毒其者,加黄岑12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痒甚伴脂溢性皮炎者加痰藜、防风各10克,赤芍、丹皮各15克,油脂多者加茵陈10克、白术12克、及米15克。②自体血封闭穴位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准确取双侧曲池、足三里的穴位,曲池穴在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傑连线屮点,足三里穴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悄外1横指处,然后常规消毒所取穴位的皮肤区,按针灸的方
5、式用5号针头刺入曲池、足三里穴通过提插有针感后滞留针头,用10ml注射器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6~8ml,迅速将新抽静脉血从滞留针头分别注射入每穴1.5-2ml,术毕用棉签按压针眼3~5分钟,服药第一天注射一次,每周注射一次,连续用三次。每次操作都要严格无菌和在平卧位下进行,预防不良反应(如:晕针、晕血等)。③外用中药颠倒洗剂(大黄7.5克、硫磺7.5克、氯本那敏4mgX20片、甲硝卩坐片0・2X20片、维生素B6片10mgX20片共研末加100ml石灰水)。每天早晚用温水洗净患处后,各涂抹药一次。观察3周,每次记录不良反应及疗效。治疗期间忌食油腻、糖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2)对照
6、组:口服美满霉素片50mgbid、螺内酯20mgtid、维生素B6片20mgtid,外用0.025%迪维霜,每天早晚用温水洗净患处后,各涂抹药一次。每周复诊一次,每次记录不良反应及疗效,如有不良反应上述口服药减半量,观察3周。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达70%以上;有效:皮损减少30%〜70%;无效:皮损无明显改善或继续加重。作者简介:李家晓(1966-),男,广西灵山县人,主治医师。5•随访两组治愈病例均通过电话方式联系,每隔三个月进行随访,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病人失去联系,随访一年后,其中治疗组有110例保持联系,对照组有80例保持联系。3.不良反应治
7、疗组在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但不影响治疗。其余病例随访一年未见有不良反应。讨论现代医学认为,寻常痙疮发病原因是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增多,皮脂过多,皮脂淤积于毛囊内形成脂栓,在相对厌氧条件下,毛囊内廉疮棒状杆菌及其他细菌入局部产生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酸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后者对皮脂腺细胞核导管细胞有刺激性,使其增生、过度角化异常并堵寒导腔而发病[2]。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称之为“肺风粉刺”,“青春疙瘩”,《医中金鉴•外科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