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2378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国应对TPP的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应对TPP的对策建议【摘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将发展成为涵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山贸易区,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面对TPP,中国的选择有三种:一是“不考虑参与”,二是“当前不参与但未来参与”,三是“主动加入”。【关键词】TPP;中国;对策建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
2、定(Trans-PacificStrategic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屮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将发展成为涵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対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的TPP成员以及可能扩大的TPP成员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屮国有
3、着重要的经济贸易往来,未来TPP将对中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TPP,中国的选择有三种:一是“不考虑参与”,二是“当前不参与但未来参与”,三是"主动加入”。(-)选择一:不考虑参与,将受到多方面潜在影响随着口本等国止式加入TPP多边谈判,参与TPP谈判的经济体将达到12个,涵盖的经济规模将占到全球经济的近40%。一旦TPP按美国侣导的高标准、新模式的设想谈判成功,这12国内部将形成约8亿人口的市场,不仅会给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严重冲击,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也将给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国的地
4、区经贸合作带来重大的挑战与风险。(二)选择二:当前不参与但未来参与,将面临更高的加入成本TPP发起国经过谈判确定的规则可能会成为未來中国加入TPP的门槛。就一个多边贸易协定而言,各国的诉求都是在不断协商之后对协定内容进行不断修改才能对各方利益做到兼顾。美国作为TPP内最大经济体和最坚定的推进者肯定会占有较多的话语权,在目前还在进行的TPP协议谈判进程中,美国势必会対这个具有潜力的亚太自贸协议表达更多的利益诉求,要求其他国家对其更多的妥协。一旦TPP成员国制定出协议的最终框架,中国日后加入TPP就必须使自身
5、满足所有条件,这意味着中国将来参与TPP将面临更高的成本。(三)选择三:主动加入,将面临较大的阻力冃前,TPP仍处于协商阶段,各个TPP的谈判国均面临强烈的国内经济反抗和政治反对。迄今,包括协议结构以及纺织甜、农产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其高标准超过有关国家的承受能力。因此,留给中国的时间和机会还是有的。山于美国在TPP的核心地位,中国将來要加入,主要谈判就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和当年中国加入WTO时一样,将会遇到美国国会的巨大压丿J。美国虽然没有明确宣布排除中国,但TPP的具体条款,比如政
6、府采购、知识产权以及国有企业等相关条款直接针对中国,中国加入TPP面临着较大的阻力。我国应加紧谋划有效的对策,尽快创造条件适应并酌情加入谈判进程。1•针对薄弱环节,加快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有不少竞争力薄弱部门和政策体制上的软肋,如农业、金融、电信、国有企业、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政策透明度等方面。为了适应TPP的高标准,我国必须拿出比11年前入世更大的勇气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就上述薄弱环节制定改革日程表,提出明确的改革方案和措施。2•推动劳丁标准、环境标
7、准与国际接轨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是TPP谈判的重要议题,也是难题。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中国制定和实行更高的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使之与国际接轨。另外,我国应该在国际劳工标准和坏境标准制泄屮发挥积极作用,可以把TPP视为我国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视为我国劳丁标准和环境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平台。3.积极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加强与美国等TPP成员的对话和沟通无论从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来看,亚太対我国的利益至关重要。我们应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在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屮发挥建设性作用,加
8、大对TPP的支持和参与力度,扩大和深化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TPP成员的经贸联系和对话,为我国加入TPP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2]田海・TPP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策略思考——基于与APEC比较的分析[J]•亚太经济,2012.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