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

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

ID:44023224

大小:16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_第1页
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_第2页
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_第3页
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_第4页
资源描述:

《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与你剖析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的深层次原因电视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悲惨故事观众最买账,也最可能让观众在关注的同时掏钱捐助。上月底,广西卫视某公益节目报道了孤儿杨六斤的悲惨境遇,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迅速突破500万元。但杨六斤的亲戚在看完节目视频后说,其中一些失真内容“感觉像在演戏”。在舆论追问之下,广西卫视近日承认,当初因为“想让大家更多地同情杨六斤”,在“独居数年”、“靠吃野菜充饥”等情节上存在失实。电视台领导强调,当初做这档节目时没有私心,只想帮助杨六斤这样的贫苦孩子。电视公益节目刻意“贩卖”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悲惨故事观众最买账,也最可能让观众在关注的同时

2、掏钱捐助。同样一个孤儿的故事,如果电视台播出前没有做一些“包装”,最终很可能难以激起观众的共鸣和行动。通过这个事情可以看出,社会大众对公益的认知,实质上影响了一些公益人和公益行动。但是,一旦公益行动中的某些失真做法被揭穿,大家对公益的信任将被严重挫伤。事实上,社会大众关于公益的认知误区,并不限于对“悲惨故事"的偏好。有一种同样很普遍的认知误区是,认为做公益的人就应该当“活雷锋J在一些人的逻辑中,公益行为很高尚,所以每一笔爱心捐款都应100%用于公益项目。正因为有这种比较“原始”的公益观念,一些人看到某些基金会晒出的账目明细中有“执行费支出”时,就质疑公益人有中饱私囊的嫌疑,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怀

3、疑那是“骗捐”。可实际上,公益需要成本,已经是现代公益慈善的基本常识。另一种认知误区是,习惯性怀疑参与公益者另有所图。这看上去有些矛盾一一人们既认为公益是高尚行为,又忍不住怀疑参与公益者动机不纯。然而,现实就是这样荒唐,不少人都不相信世上有高尚的公益爱好者,因此习惯性地怀疑那些参与公益的人都有小算盘。在他们看来,有些人做公益是为“追名”,树立良好公共形象;有些人做公益是为“逐利”,直接捞油水或用公益为赚更多钱铺路。还有一种认知误区是,对民间公益抱有过高的期待。近几年公益慈善领域的一些负面事件,让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形象严重受挫。与此同时,“免费午餐”、“女童保护”等民间公益风生水起。社会上

4、不免会出现一种倾向,认为传统公益慈善组织已病入膏肓,甚至有人呼吁抵制带有官方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对中国公益事业危害很大,因为政府与民间需要优势互补。此外,还有一种认知误区,是以“量”的标尺衡量公益,甚至开展道德绑架。从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捐款开始,给捐款单位和个人“排座次”,就成为了网络一景。不仅那些没有捐款的企业和富豪会被网友“揪”出来,捐款额度较少的人也会被网友“晒”出来。这种带有“逼捐”色彩的行为已经背离公益慈善初衷,这种不够理性的舆论客观上也会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形成“负向激励所有这些认知误区都是阻碍中国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它们会成为压在一些公益人身上的包袱,

5、也使得一些公益人选择迎合公众。但问题是,“杨六斤事件”这样的情形多了,公众对公益的评价进一步恶化,势必会陷入恶性循环。有鉴于此,公益人和公益组织在坚持做“正直公益”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及时纠正公众对公益的认知误区。如此,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参与公益的公共素养,以社会共识和理性认识为底盘,真正实现“柔软改变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