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论文】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论文】

ID:4402243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下法在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关键词】下法急性期中风中医药疗法@三化汤治疗应用屮风病是屮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中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病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治法也得到了一定的硏究和发展。近年来有大量运用泻下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报道[15〕。中风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此时腑气不通,可加重气血逆乱,治疗时辅以通腑泻下之法,可通其脏腑,开其闭塞,使腑气得通,气血得平,不致逆乱上扰。笔者将下法运用于屮风急性期,疗效满意,举

2、例报道如下。1下法《伤寒论》全书397条,论攻下条文90条,占23%。所谓下法就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垸血,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其作用:一攻逐积滞,即“推陈致新”;二清热泻火,谓“釜底抽薪”;三润肠通便,即“增水行舟”〔1〕。随着临床对下法的运用与硏究,下法已超出了原有通使泻热,逐邪下行的局限范围,而成为解毒排毒,疏利气机,开窍醒神,调整阴阳,促进正气的发挥,因势利导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尤其在临床治疗屮风病急性期的应用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风病是在脏腑

3、经络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基础上'产生风、火、痰、气、虚、瘀,导致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而发病。而火、痰、瘀、虚为生风之源,也是引起腑实、窍闭的主耍原因,腑气不通,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走之路,返而上行,出现大壅大实之象,火热之邪进一步耗竭真阴,从而加重病情,如单用某一治法效果皆不满意,若协以通腑泻下降逆法则事半功倍。自张从正根据《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之要旨,最早运用寒下法,方选三化汤治疗中风病以来,历代医家对泻下法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张锡纯认为肝为起病之处,胃为传病之所,提山“肝火之升,胃气上冲,又多因胃气

4、不降而加剧”。中风病人气血逆乱,血蓄于内,胃肠气机不畅,糟粕积滞阻于肠道,郁久化热而引起胃肠实热证,故大便通则病过半。故腑气不通在中风病中,既是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病变过程中,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通腑泻下在中风病的治疗当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腑不等同于单纯通大便,通腑泻下在排便的同吋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1)借通降阳明胃腑之势,引气血下行,直折肝阳暴亢,令亢阳下潜而“胃气复返”;(2)借通腑以达泻火泻热之日的,即釜底抽薪,使火热之邪从下而出;(3)清除阻滞于胃肠的痰热积滞,使痰热或痰浊之邪不得上扰神明,达

5、到启闭开窍之目的;(4)通畅腑气,祛瘀达络,敷布气血,使瘀热之邪从下而除,不得上扰神明;(5)急下存阴,使火热煎灼将竭之真阴得以保存,以防阴刼于内,阳脫于外,正所谓“陈腐去而肠胃洁,肠胃洁而营卫畅,营卫畅而诸病愈”〔6〕。2病案举例患者孙某,男,65岁,于2005年11月25日入院。3d前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但尙能活动,言语笨拙。次FT诸症加重,送至我院就诊‘经做头部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并收入院。经西药常规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半身不遂日渐加重。诊见患者意识尙清,但朦胧嗜睡,口角右偏,言语蹇涩,高热不退,左上

6、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2级,左侧巴氏征阳性,大便秘结,已数口不行,腹部微胀,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治以化痰通络,泻热通腑为法,在给予西药常规治疗下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方以三化汤加减:生大黄5g(后下),厚朴15g,枳实10g,羌活5g,胆南星、半夏、茯苓、红花、桃仁各10g,全瓜萎、桑枝各30g,苍草20g°服用3剂后,大便已通,高热已退,神志清楚,左侧肢体肌力改善,原方加减服用7剂后,左侧肢体明显恢复,可扶助其他物体下地行走。3体会中风病常突然发病,病势较急,且危重多变,但中风病的发生不外乎风、火、痰、气、虚、瘀六端,为

7、本虚标实之证。古人云:“凡治病,总宜使邪有出路”,针对川风急性期病人多数有风火痰热腑实表现,辨证使用通下法,-诃使腑气通畅,气机升降如常,气血得以敷布,经络脏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二可使阻于胃肠的积滞痰热从下而出,浊邪不得上扰心神、蒙蔽清窍;三可以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而阳脫于外。此乃祖国医学所谓“病在上,取之下”的治疗原则。如腑气不通呀8不得出,气机不得升降,上蒙之清窍亦不得开,其后果必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出入废则神机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由此可见,通下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8、黄选华•辨证通腑治疗中风病急性期96例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48.〔2〕王桥专•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27(11):28.〔3〕张玉华,王宇萍・通腑泄热法治疗急性屮风病30例〔J〕・屮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