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

ID:44018702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天麻素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姓名:2014年6月25日天麻素联合甲钻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摘耍】目的评价天麻素、卬钻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DPN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采用天麻索、甲钻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钻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NCV明显加快(P0.01或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o结论甲钻胺与天麻素联合治疗患者的临床

2、症状明显减轻,NCV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单用甲钻胺治疗。【关键词】天麻素;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钻胺;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2—,也是DM肢端坏疽发生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11:50%以上的DM足患者合并DPN,周围神经病变占DM足截肢的所有危险因素的45%o因此,积极治疗DPN在减少DM的致残率、致死率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DPN的治疗多采用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疗效欠佳,尚缺乏特殊治疗药物。为了寻找更冇效治疗手段,我们应用天麻素、甲钻胺联用

3、治疗51例DPN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21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入院病例均符合1998年WHODM诊断标准及冇关文献制定的DPN的诊断标准[2]:①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远端麻木、发凉及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闪痛或刀割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肌电图检查显示正屮神经、腓神经有传导障碍;③排除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选择2005年6刀〜2007年11月,我院住院病人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5±5.2)岁;DM病程(9.6土&2)年;DPN病程(3.8±0.6)年。对照组男30

4、例,女21例,年龄(46.6±4.2)岁;DM病程(&6±6.6)年;DPN病程(2.8±1.4)年。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类型及血糖等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先根据DM类型及病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治疗组用犬麻素注射液20ml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4周,甲钻胺注射液500陸肌注,每天1次,共4周。对照组单纯给予甲钻胺注射液500憾肌注,每天1次,共4周。降血压、降血糖及对症处理等两组相同。1.3观察指标治疗而后分别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指标、肢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肝肾功能

5、等。1.3.1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卧床休息30min后进行腱反射检查,并逐项询问观察自觉症状轻重并记录。1.3.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采用丹麦生产的Kgpin肌电图仪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做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室温保持在20〜28°C,患者皮温在24〜30°Co使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测定主侧肢体的正屮神经(腕至肘)、腓总神经(踝至腓骨小头)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主侧肢体的止中神经(中指至腕顺向)、腓浅神经(腓骨正中段至踝逆向)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133血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测定采用北京中勤世诣公司生产的血流变仪测定。1

6、.4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跟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NCV增加5m/s或恢复正常;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跟膝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NCV较治疗前增加5m/s;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口觉症状无好转,跟膝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NCV无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改善。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2结果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咒2=13.21,P0.012.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

7、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的比较(略)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t=18.85,P0.01,b:t=2.5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t=8.30,P0.01,d:t=1.67,P0.052.3两组治疗前后MNCV和SNCV变化比较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MNCV和SNCV变化比较(略)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t=9.30,b:t=12.08,c:t=6.61,d:t=9.81,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e:t=5.41,f:t=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