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36例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36例的临床观察姓名:2014年6月25日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36例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72例患者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美巴组及实验组普拉克索组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杲治疗后试验组有效16例,占44.44%o对照组有效8例,占22.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V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显著作用,是-种有效方法。【关键词】普拉克索帕金森病临床观察帕金森病(PD)是目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之一,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
2、目前,PD的药物治疗仍以多巴制剂替代疗法为主[1],但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冇许多副作用,如运动波动、异动症等。普拉克索是近年研究较多的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口前研究显示,DA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Pramipexole)为全合成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高度选择性的作用TDA2亚型,不但能缓解其临床症状,还具冇神经保护作用。近期我院36例PD的病人使用普拉克索单约对PD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杲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对象与分组2008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PD患者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38〜76岁;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男
3、19例,女17例,年龄39〜75岁,平均64.5岁±10.01岁,发病年龄平均52.13±10.03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4.86±3.03年;Hoehn—Yahr分级:I级12例,II级14例,III级10例。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61・38±6.64岁,发病年龄平均54.17土&04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4.95±3.87年;Hoehn-Yahr分级:I级8例,II级18例,III级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Hoehn—Yahr分级情况及生活功能障碍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
4、.2纳入标准年龄35〜80岁,依据2005年《中国帕金森病学组》制订“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⑵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1.3排除标准原发性帕金森病中震颤减少症和强直伴痴呆型冇严重的心、肝、肾、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精神障碍,癫痫,失眠,失语,聋哑者;不能按要求接受或完成治疗者;症状性帕金森症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者,存在严重的剂量高峰异动症者,冇体位性低血压者,病史屮曾冇脑部立体定向手术者;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者,纳入研究前30天内接受电休克治疗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4方法141服用剂量72例患者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美多巴组及实验组普拉克
5、索组,美多巴组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每次美多巴62.5mg,每H2次,逐渐增量至每次250mg,每口3次,每口总剂量150〜750mg;普拉克索组患者初始服用剂量为0.125mg,每H3次,2周末逐渐缓慢增加剂量至0.25mg,每Fl3次,从第2〜8周,根据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安全性逐步增加至0.5mg,每日3次,加量期间受试者症状改善达到稳定后,该剂量就作为维持剂量,疗程持续3月。1.4.2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使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3],Hoehn-Yahr分级标准[4];疗效评定标准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前按照UPDRS量表进行第1次评分,治疗3周未进行第2次
6、评分,对治疗前后UPDRS积分进行比较,以UPDRS量表评分治疗后相对于基线下降率一[(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lOO%],>30%为冇效。比较两组的冇效率。1.4.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x2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操作完成。2结果2」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冇效16例,占44.44%,对照组冇效8例,占22.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ehn-Yahr分级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7、)o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ehn-Yahr分级比较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积分及差值比较见表2,实验组治疗后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活动积分以及运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冇显著性(PV0.05),而并发症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口常活动积分较治疗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V0.05),而糟神、行为和情绪积分,运动功能积分以及并发症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o实验组治疗后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行为积分、运动功能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