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16732
大小:137.5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技重点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技重点复习1、人体组织的回声类型由强到弱:肾窦>胎盘>胰腺>肝>脾>肾皮质>皮下脂肪&吐;肾髓质>;胆汁和尿液O1)无回声型:多见于液性组织,如胆汁、尿液、膀胱、胸腹水等。2)低回声型:多见于均匀的实质组织,如肝、脾、胰腺、子宫肌层、肾皮质等。3)高回声型:多见于不均匀的实质组织,如肾髓质、肝硬化时的肝内纤维组织等。4)强回声型:多见于结石、钙化以及肺及胃肠道的气体反射。5)混合型:多见于宫外孕破裂、畸胎瘤、炎性包块等。2、彩色多普勒诊断:彩色多普勒诊断是二维
2、超声、彩色血流显像、频谱多普勒三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显示血流分布、判断血流方向、鉴别血流类型和测定血流速度等参数。3、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概念:PACS是专门为图像管理而设计的包括图像存盘、检索、传送、显示、处理、打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其目标是提供一个更为便捷有效的图像检查、存盘和检索工具。4、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I、II、III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及aVF。标准导联是双极肢体导联,反映的是其中两个肢体Z间电位差变化;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是单极导联,代表检测部位的点位变化。5
3、、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心电图(ECG):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1).P波:代表左右心房、房间隔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右房除极在前,产生P波的前半部分,左房除极在后,产生P波的后半部分。VI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l)负相P波的深度和宽度的乘积。正常值>・0.02〜・0・03mm・s,如果V-0.04mm.s提示左室受累引起左房负荷增重,见于冠心病、风心病等。P波异常的临床意义1.电压增高:常见于右房肥大、肺部疾患(肺型P波)、先心、甲心、低血钾等。2.时
4、限增宽:常见于左房肥大(二尖辨病变)房内阻滞。3.PtfVl增大:常见于冠心、左房肥大。2).P-R间期:成人0.12〜0.20秒(心率60—100次/分);儿童0.12—0.18秒;婴幼儿可小于0.10秒。P-R间期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缩短可见于预激综合征或交界性心律、房室脱节。3).QRS波群:时限:0.06〜0.10秒。VAT:正常值VATvl<0.03s,VATv5<0.05s。当心室壁肥厚或心室传导阻滞时,以上值延长。波形和电压:iQ波:在同导联中深度<l/4R波,宽度&l
5、t;0.04soiiR波:l<1.5mV;II<2.5mV;III<2.5mV;aVF<2.0mV;aVL<1.2mV;aVR<0.5mV;V5-6<2.5mV;V1<1.0mVoiiiS波:IIl<1.5mv;Vl<3.0mV;宽度<0・04s。Rvl+Sv5<1.2mV;RV5+Svl<3.5(女)〜4.0(男)mV。否则,表示左、右心室肥大。三个标准导联及三个加压单极肢导联中,每个导联r+s(或q+r)电压之和都<0
6、.5mV;心前导联r+s<1.0mV,定为低电压。可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粘液性水肿和肥胖止常人。钟向转位:受横面QRS向量环的影响,胸导联从V1-V6导联,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降低,VI的r/s<l,V5的r/s>loi顺钟向转位:沿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时,右室转向前、向左,则V3导联出现右室壁图形,呈rS型。ii逆钟向转位:沿长轴发生逆钟向转位时,左室转向前、向右,则V3导联出现左室壁图形,呈Rs型。其临床意义(1)时限、VAT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⑵电压增
7、高:常见于正常青年男性,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⑶电压降低:常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心肌损害,水肿,正常肥胖健康人。⑷异常0波(时限、电压、形态异常):常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梗塞。4).ST段:下移(或称压低):任何导联均应<0.05mV;上移(或称抬高):肢导O.lmV;VI〜V3W0.3mV;V4〜V6W0・lmV。临床意义: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o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心肌劳损,心动过速。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5)
8、.T波:一般T波与主波方向一致,Tvl可低平、双向、或倒置。有时Tv2・3亦可倒置,但深度<0.4mV;成人TV5-6均应直立;如Tv3倒置,则TV1・2也应倒置,如为直立,则为异常。胸导联T波振幅在0.5~0.7mV,Tv2・4偶可高达1.5mV以上。1・T波: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电压变化。2•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o3.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与R波同向。4•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